content

俗語「七十不上墳 壽有三不過」啥講究?(圖)

 2024-09-05 23: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上墳
俗語「七十不上墳,壽有三不過。」啥講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有句俗語:「七十不上墳,壽有三不過。」你知道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嗎?

七十不上墳

其實不上墳的意思就是講,人過了70歲以後就不要再上墳掃墓,但是我們知道上墳是祭祖的一種方式,自古祭祖就和孝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如果一個人不參加祭祖活動,就是一種忘記祖先不孝的行為。

那為什麼說七十不上墳?原因有兩個,第一,過去的墳墓大多會選擇山地位置比較高的地方,上墳的時候也不光是簡單的爬上去拜一拜,而是先要清理墳墓周圍的雜草灌木,然後覆上新土進行修整,最後才是燒紙上香舉行祭祀儀式,就算是一個青壯年至少也需要半天時間才能完成。過去我們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的老年人根本不可能完成上墳祭掃這麼累的工作,所以古人才說七十不上墳。

那麼七十歲以後難道就不再祭祖嗎?其實按照傳統有兩大祭祖節日,也就是清明節和中元節。清明節需要上墳祭掃,而中元節通常就是在家裡舉行祭祀,所以老百姓說清明節是人找鬼,而中元節是鬼找人,七十歲以後雖然不再上墳,但是可以在中元節主持家裡的祭祖儀式,這樣既保障了老人的安全,也能兼顧祭祖和孝道。

當然,現在把傳統的土葬習俗已經逐步轉向集中管理的公墓。上墳祭掃也不再需要費力勞師動眾,所以過了七十歲以後,只要身體還好,也可以輕鬆祭掃,不一定非得遵循七十不上墳的規矩。

壽有三不過

那麼「壽有三不過」又是什麼意思呢?這裡講的主要是有三種情況,不宜做壽。

首先是病中不過壽,就是身體有病正在醫治調理過程中不宜過壽,因為做壽畢竟也比較折騰,而且客人來來往往都要招待,導致老人無法安心養病,有可能加劇病情,因此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就要一切從簡。

第二種情況是家裡困難也要盡量避免大操大辦,舉行一場壽宴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人在窮困的時候舉辦壽宴,反而有可能體會到人情涼薄的酸楚,與其這樣不如不辦,反而會少了很多煩惱。

第三是父母在或者子女喪都不要辦壽。父母在就是講老人的父母,如果還在人世,不管是七十或者是八十,都只能按照普通的生日來過,而不要舉辦正式的壽宴,因為中國人講「尊親在不敢言老」父母在不慶生的規矩,也是傳統孝道的一種體現。

那麼「子女喪」說的是,如果老人的子女都走在前面,那也沒有辦壽的必要,因為按照傳統,老人過壽通常都是由子女或者親近的晚輩來給他操辦,以體現子女的孝道,很少有人會自己給自己辦壽。這樣的壽宴即使辦了,也只是徒增心酸和痛苦而已。

最後,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過的幸福。

責任編輯: 牛蘭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