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孔丘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如果能少犯錯誤,則是人生幸事。如何少犯錯誤,至聖先師孔子要求弟子要「三戒」,要「九思」,管控好自己。
一、君子「三戒」人生圓滿
孟子提人性向善,荀子談人性本惡,這兩派各有擁護者。
人生,揚「善」容易,控「惡」難,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各自要面對的難題。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有段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所說的「君子」,指正在「立志成為君子的人」;「戒」可以理解為控制。
人有血氣,就有本能的衝動和慾望,就會帶來相應的問題。
人在少年,血氣未定。
人年輕時,正在成長,血氣未定,很容易受到女色的誘惑,整天朝三暮四、想東想西的。
孔子告誡弟子,這時候不要好色。
為什麼呢?因為美色會讓人眼花繚亂,想入非非。
歷史上,無論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還是清朝咸豐皇帝奕詝,都是因為年少把控不住自己,過度縱欲導致短命。
深一層考慮,「色」字還可以理解為佛家所說的物質世界,是誘惑的一種。
因為年少,看到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試試,再加上今天社會中處處充滿誘惑,當「年少」碰上「誘惑」,很難把控的住。
人到壯年,血氣方剛。
人到中年,在社會上往往要分出高下,誰能夠更上層樓,誰只能留在原地踏步或者向後退,競爭十分激烈。
那就要小心,不要好鬥,與別人爭來爭去,後果可能傷人害己。
孔子所說的中年戒鬥,不僅僅侷限於鬥力鬥狠,還包括鬥智、鬥財、鬥色、鬥地位、鬥權勢等等。
至於「老年戒得」,不僅指的是物質上的,同時,還有精神上,尊嚴上,榮譽上等等。
「戒得」,就是要減少慾望,回歸本初,這樣既有利於身體健康,又不再為名利、權勢地位所困,才能萬般自在。
人至老年,要放下貪慾,看淡得失,才能怡然自樂。
孔子的這三句話是對人的生命做了全盤的觀察,說明人活在世界上,不論少年、中年、老年,每個階段都要特別小心,不要因為控制不好自己而犯錯。
孔子的學生曾參,在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說自己為避免犯錯,一生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孔子只告訴了我們要「三戒」,怎麼戒呢?
從「血氣」二字入手。
錢穆先生說,「血氣,人之生理隨時有變者。戒猶孟子所謂持志。」
用理性的志向去引領不確定的「血氣」,才能約束和控制生理慾望朝毫無節制的方向發展。
人這一生要想少犯錯誤,就要謹慎行事,時時刻刻不能放鬆對自己的約束和修養。
這樣,人生才能圓滿。
二、君子「九思」思而後動
孔子在《論語‧季氏》裡,提到了君子有「三戒」,接著又提到了「九思」,為君子一生少犯錯誤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事規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說的君子九思,是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未雨綢繆,謹言慎行,管理好自己,少犯錯誤。
對君子而言,「思」是高度的警覺。
為防止自己犯錯,「九思」就是給自己加上一道緊箍咒,隨時對照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九思」的要求。
視思明:考慮是否真的看清了一個人。
看人,看東西的時候,要一看、二看、三看,想一想,看清楚沒有,而不要急於去下結論。
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自己沒有看清楚真相,就到處亂說。
看人不要光看他是怎麼做事的,還要看他是怎麼做人的。看清楚一個人需要時間,做好一件事也需要反覆地磨煉。
聽思聰:考慮是否真的聽明白。
聽到以後,仔細檢查一下,有沒有聽清楚。
經常有人,交辦給他的事情,他還沒有瞭解清楚,就風風火火地去辦了。這樣,能不出錯嗎!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君子善於傾聽。既不偏信也不全信,只有證實了才會說。
色思溫:考慮是否和顏悅色。「相由心生」,有好的心情,臉上才有好的表情。
面帶微笑才會讓人容易親近;專注對方舉止才會受到對方的尊重。
貌思恭:考慮容貌是否謙恭。
「貌」用肢體語言,讓人感覺很恭敬。
衣著穿戴,待人接物,對人對事,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時刻顧及他人的感受,讓對方如沐春風。
言思忠:考慮是否為人忠誠。
忠,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誠,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
考慮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是不是忠誠可靠,不自欺,不欺人。
事思敬:考慮做事是否盡心盡力。
做事要全神貫注,事前周密準備,事中解決問題,事後總結經驗。看到、說到、做到。
如果珍惜自己的生命,做事就要認真,因為花的是自己的時間,用的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敬是重視,有深度、有廣度,做事才會有成功。
做事無論大小,都要精雕細琢。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才是最高的境界。
疑思問:考慮是否有向別人請教問題。
君子的學問是問出來的。不恥下問才能解決問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思則罔,廣學多問才是君子的成長之道。
忿思難:考慮是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君子認為生氣、發火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已,而「小不忍而亂大謀。」
人人都會犯錯,克制自己的情緒,學會三思而後行,才能少犯錯誤。
見得思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見到利益,要想想自己該不該拿,有沒有該拿的資格。
君子不會放棄自己的底線,不會用錢來衡量自身的價值。君子做事先想後果,利益讓他人先得。因而才能獨善其身。
其實,「君子九思」是一個自省的過程。我們只有做到「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才能愈發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矣」的境界。
奉行「九思」,思而後動的人,怎麼可能會分心呢?又怎麼可能會輕易做錯事呢?
願你我一起踐行君子「三戒」「九思」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君子之德、行君子之事、揚君子之風、做君子之人。
少犯錯誤,終生受益。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