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被預言大禍臨頭 是否捨得拋下所有?(圖)

 2024-06-28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有老僧來勸告韋昭度,說若不想大禍臨頭,就得跟他走。
有老僧來勸告韋昭度,若不想大禍臨頭,就得跟他走。(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根據《中朝故事》記載,晚唐時期的高官韋昭度忽然得到一位高僧的警示,得知災厄即將降臨在自己身上,因此必須拋下親人、朋友、權勢、富貴,盡快隨著這位老僧離開。明知大禍將至,韋昭度到底會如何選擇呢?

韋昭度,字「正紀」,他在黃巢造反攻破長安時,追隨唐僖宗逃入蜀地,拜戶部侍郎,於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擔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副宰相)。

黃巢之亂平定後,韋昭度官拜司空,又以討滅鳳翔節度使李昌符作亂之功,官拜太保兼侍中,封扶陽郡公。在唐昭宗即位後,又拜中書令,成為了正職宰相,封岐國公,已是位極人臣了。

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韋昭度的表弟李磎擔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表兄弟二人相互呼應,成為一股炙手可熱的勢力,天下趨附者無數。

然而,就在韋昭度的權勢達到頂點之際,卻碰上一件怪事。一天,一位老僧突然前來求見,韋昭度當時正獨坐在庭院中,聽聞有老僧要見便同意了。其實,當時的社會風氣都是普遍尊重出家人的。韋昭度見到了老僧,只覺得對方儀態非凡,具有一股奇特的氣質。

老僧沒有過多寒暄,開門見山便對韋昭度說,他將大禍臨頭。老僧還問他說能否隨他離去,自己是特地來迎接他的。韋昭度非常震驚,臉色大變,過了片刻才對老僧說自己當權已久,從地方到朝堂都有許多政敵,別看他每日風光無比,內心其實不時都擔憂有禍事降臨,心裡真的非常願意隨他遠行,從此以後遠離險惡的是非之地。

緊接著,韋昭度話鋒一轉,強調自己放心不下家眷,請老僧先給他點時間,讓他先跟家人告別。老僧聽後,卻不許他告別,只是催促他快點離開。韋昭度終究還是放不下親情,請老僧一定要讓他先去告別。

隨後韋昭度召集家人說自己要放下權位,跟老僧離開。家人們聽後都紛紛哭了,著急著要韋昭度千萬不要相信僧人的妄言,不可以如此忍心捨棄榮華富貴。眾人說了很多挽留的話,還抓著韋昭度的衣服,不讓他離開。韋昭度好不容易擺脫了家人的糾纏,隻身來到庭院中尋找老僧時,老僧已經不見了。韋昭度問下人,誰也沒看到老僧到底是如何離開的。韋昭度頓時明白了,老僧是有神通的神僧,無奈之下,他也只能哀嘆自己錯過了離開的機緣。

之後不到兩個月,韋昭度的政敵們突然發難,特別是擁有地方軍權的節度使也出動軍隊冒犯京城,逼迫皇帝罷免韋昭度和李磎。當時已是晚唐,皇帝的權威有限,不得不同意他們的要求,隨後韋昭度和李磎都被政敵抄家並殺害。

記載中韋昭度因為放不下親情,錯失了跟隨老僧離開的機緣,結果兩個月後真的遭了劫難,實在是可惜,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當年的老僧之所以勸韋昭度離開,是因為他看到了韋昭度未來將遭遇的災難。

歷史上的韋昭度沒有跟老僧離開,最後慘遭劫難被殺,希望今天的世人們如果遇上了如老僧這樣苦心勸說之人,希望能不重蹈覆轍,在聽取勸說後,順利遠離災厄。

(取自:德惠〈冥冥之中有定數:不跟老僧走,災禍來時悔已遲〉一文。本文經過刪改)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