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AI時代學外語仍然非常有必要(圖)

 2024-06-25 07: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在AI時代學外語仍然非常有必要
研究表明,外語學習不僅有益於大腦的成長,而且還能延緩老年癡呆症的出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很多人都說現在AI人工智慧這麼發達,不用學外語了,只要動動手指輸入外語,手機立刻用你的母語告訴你啥意思,以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手機就是一個隨身帶的翻譯器,不用費時費力學習一門外語了。這話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學習外語不僅僅是背單詞和外國人交流這麼簡單的事。

經過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學外語五年後,大腦的結構和容量都會發生變化。最近有一個科學團隊對單語小孩和雙語小孩進行了磁共振腦部掃瞄,發現雙語小孩的大腦灰質層明顯比單語小孩的要大,而且他們還發現,成年的雙語人的大腦,特別是老年人的大腦比其他人大,從而延遲了老年痴呆症。這些人的大腦更像年輕人。換而言之,我們的大腦不是不變的,大腦像肌肉,通過活動會變強大,而學習外語就是有效的大腦鍛練。

那麼是不是記憶讓大腦發生了變化呢?眾所周知,學習外語需要大量的記憶,這也是很多人討厭學習外語的主要原因,因為同樣是記憶的話,為何不用大腦來記更有用的信息呢?記憶其他東西能使大腦發生變化嗎?讓大腦越用越好使嗎?

有一個科學團隊做了一個為期四個星期的實驗,讓一組成人學習西班牙語,然後和醫學院的學生對比,因為學醫科的人也許要大量記憶,但是他們發現,學習西班牙語的成人的海馬發生了變化,而醫科學生卻沒有變化。雖然科學無法得出因果結論,但是可以初步斷定,學習外語是鍛練大腦的好方法。現在我們從實際生活例子入手,詳細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一個初步學習外語的人在說外語時,他的母語會不斷往他大腦裡翻出來,他必須努力抑制他的母語。如果你正在學習外語,或以前學過外語,請你努力回憶一下初學時,是否兩種聲音同時在大腦裡浮現?為了用外語表達,你拚命抑制你的母語聲音的同時還需搜腸刮肚地尋找你少的可憐的外語知識,然後將其笨拙地表達出來。這個痛苦的過程就是一項很好的大腦運動,這個過程越痛苦,你得到的鍛練就越大,回報也越大。

隨著不斷實踐,你就能輕鬆切換母語和外語,也就是說,你能很好地控制大腦活動,讓你的母語腦暫時休息,輕鬆調動你的外語腦,隨著你再提高,你的母語腦已經非常聽話了,當你說外語時,它甚至不會自己跑出來。所以一個會流利第二語言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而通過腦部掃瞄我們發現,他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部分變大變強壯。

其次,我們自小通常是跟家人學習母語的,所以使用母語時帶有很多感情成分,而學習外語時是在學校等正式的場合作為知識跟隨老師等專業人員學習的。我們要學習語法以及所謂的「道理」,也就是說,學習外語是理性體驗,正因如此,學校外語被詬病為「啞巴外語」,但是「啞巴外語」並不是一無是處,也許你學了十年英語,參加過考試還是不會說簡單的會話,但你的大腦卻發生了變化,你會變得理性冷靜。

讓我們不妨做個小實驗,回想一件讓你不堪回首的痛苦經歷,然後用外語把它描述下來,你會發現用外語去想這件事時,你沒有那麼痛苦了,那是因為你學習外語時沒有介入感情,你的外語腦無法和感情鏈接上,當你用外語回想或寫下來這段痛苦經歷時,你只聯繫客觀事實,然後你會發現,讓你痛苦的是你自動「加戲」進來的情感成分,以及對這段經歷的「自我解釋」。

用外語再一次描述這段經歷讓你換一個理性角度看同樣的問題,治癒你受傷的心靈的同時並讓你認識到,當抽離感情後,這段經歷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不堪。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說,我們不是生活在客觀世界,而是生活在主觀世界,佛學叫做「我執」,並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通過執著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

每個人的主觀思想不一樣,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世界上的事沒有好壞對錯,是因為介入了自我和執著才會痛苦,所以佛家認為我執才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總而言之,一件痛苦的往事,你用母語去想,會越想越氣,越氣越想,而如果用外語去想,就是簡單的一件事,發現自己在小題大做,戲精上身。人們還發現,剝離情感和主觀臆測後,事情的本來面目不是那麼可憎,而且還能找到事情的轉機和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科學研究通過掃瞄器發現,能流利說一門以上語言的人修復心靈創傷的能力遠遠大於只會一門語言的人,好比一個人手被割傷了,有的人傷口治癒的速度就非常快。會雙語的人更能接受生活中的打擊,其實就是他們抽離感情和自我後能更客觀地洞察世界,完成自我療傷。

學習外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通過熟練掌握一門語言後,你會在大腦中會刪掉不需要的信息,從而更好地集中你的精力思考對你有用的事,也就是提高集中力。我們使用母語時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我們剛剛開始使用外語時卻需要調動短期記憶力,非常費勁。這當然也是因為我們不熟練的緣故,但正因為如此,也讓我們提高了做減法的能力,也就是在短暫的時間內快速刪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你在處理一句英語「A cat is sleeping」時,你要快速處理成CAT SLEEP,提取核心信息,好空出你的短期記憶去處理下一個信息,否則來不及。

當然,等你熟練地掌握了外語後,你就不用這麼費力了,但是你在學習中培養的判斷、刪除能力並沒有隨之消失,而是成為你大腦中的一部分並時時為你服務。如果你真想過得好,擁有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就必須學會辨別哪些信息與你無關,你不能讓無用的人和信息佔據你的精力。

你要以自己為主體來觀察世界,以自己為主體來關心周圍,關心自己,關心家人,釋放善意給周圍的人,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去聽相關的批評意見。智商比你高的人是不會批評你的,因為他們覺得你不值得浪費精力,只有那些智商不如你的人才會批評你,通過批評獲得「其實我比你聰明」的快感,看看那些喜歡批評別人的人,熱熱鬧鬧但是一事無成,你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滿足別人呢?學會遠離不利於你成長的人是刪除垃圾信息的高級版。而要做到如此可以從學習一門外語入手。

讀到這裡,也許有人說,被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再一次學外語了,但我已經成年了,而且小時候也沒好好學習,現在即使想學也沒有外語環境啊,有什麼辦法嗎?其實不管你多大年紀,哪怕80、90歲學習外語都不遲,越老越該學習外語,像開頭所說的那樣。科學發現雙語老人的老年痴呆發作大大延遲,換句話講,學習外語能防止、延緩老年痴呆症的發作,而且成人學習外語還擁有小孩沒有的優勢。

在此我們先說說為什麼7歲前的孩子學習外語這麼容易?因為7歲前大腦負責情感和理智部分沒有分開還是混合一體的,在7歲前學習外語,小孩會把信息儲存在和母語的同一大腦區域,這就是小孩學外語很容易的主要原因。但是過了7歲以後大腦開始分工了,這時學習外語時會把信息儲存在另一個地方,所以學起來就不容易了。

但是有失必有得,成人學習外語的過程越痛苦,收穫也越大,這」意味著你會變得更理智,更會處理問題,更容易提取有用信息,更不容易受干擾,判斷力更強。而一個從小不費勁就能流利說幾門外語的小孩長大後並沒有這種能力。

如果小孩僅僅能流利說外語,長大後不繼續學習,他的外語也就停留在「文盲」水平。大多數的人都會繼續在學校學習母語的讀寫,而閱讀和寫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繼續學習就沒有長進,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這對誰都一樣。從小能學習外語當然好,但是也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神奇,那麼好。

另外,小孩學習外語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不費力,其實也是很辛苦的,因為一個孩子對大千世界並不理解,世界對他們來講是一張白紙,他們要從頭學起,比如口渴了要喝水,水是放在水壺裡的等等,當他們學習語言時既要理解這些事的關聯,還要先學習事物,概念等,再加上學習語言本身,這可以說是雙重負擔,而一個成人是不需要學習事物的概念,直接學習語言就可以了,而且成人擁有小孩沒有的學習經驗。所以很多事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那樣不堪,換一個角度你會發現很多有利於你的因素,若善於發現並加利用,你就擁有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現在人工智慧很發達,有人說人類會敗給人工智慧,其實不會,人只會敗給能使用人工智慧的人。比如以前學習外語沒有機會練口語,但是現在可以直接和人工智慧練口語了。所以不用出門,不用花錢,就可以學習外語了。

最後希望大家能活到老,學到老,大腦越用越好使。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