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62比51 台灣國會職權法覆議案遭否決(圖)

 2024-06-21 17: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0
    小字

立法院21日表決行政院對國會職權修法所提覆議案。
台灣立法院6月21日表決行政院對國會職權修法所提覆議案。(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6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中華民國立法院今(21日)在藍白聯手下,否決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行政院及立法院民進黨團皆表示將提出釋憲聲請,總統府表示予以尊重,也會在收到咨文後,審慎評估是否聲請釋憲。

中央社報導,立法院今日記名投票表決行政院針對國會職權修法所提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華民國刑法」2個覆議案。各黨在國會席次,國民黨加上無黨籍立委陳超明和高金素梅,掌握54席,民進黨有51席、臺灣民眾黨有8席。

立法院長韓國瑜在中午12時13分宣布投票表決結果,關於行政院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部分條文部分,「贊成維持本院原決議,即反對覆議案」有62票、「反對維持本院原決議,即贊成覆議案」為51票,無效票0票。

刑法的覆議案,「贊成維持本院原決議,即反對覆議案」有62票、「反對維持本院原決議,即贊成覆議案」為51票,無效票0票。因此2覆議案均遭否決,闖關失敗。

對於立法院否決覆議案,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在記者會上表示,感到沉痛及遺憾。國會職權修法程序有瑕疵、內容有憲政爭議,以及條文設計沒有考慮明確性、比例原則,甚至違反大法官解釋,引發民眾與法界抨擊,政院在權力分立設計原則下,迫不得已提出覆議。

他表示,行政院提出覆議,預期朝野就法案內容對話,針對條文理性討論,但這天的情況與目標有偏差,個別立委質詢的主觀態度也讓民眾憂心。陳世凱說,接下來行政院將採取憲政救濟手段聲請釋憲,也會透過多元手段說明釋憲理由。

民進黨團隨後在議場外召開記者會,高喊「反擴權、要釋憲」,對於覆議案的結果,黨團總召柯建銘說,「不信公理喚不回,不容正義盡成灰,會在最短時間內提出釋憲,相信大法官的宣判。」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表示,這是立法院第14次行使覆議案,一切都有前例可循各黨都有責任讓覆議案平和進行。

至於覆議案若被否決後下一步動作,吳思瑤表示,後續受影響的幾個憲政機關,包括民進黨立院黨團會率先提出釋憲案與暫時處分,行政院也表明該釋憲就釋憲,尊重包括總統府、監察院各個憲政機關的評估與準備,民進黨團都已經準備好,也會在最快且必要時機提出黨團版的釋憲案與暫時處分。

對於覆議案結果,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天表示,尊重行政院及立法院民進黨團聲請釋憲的決定,總統也會評估是否聲請釋憲。郭雅慧強調,總統是民主憲政的守護者,擔負著守護憲政體制職責,當法案的審議程序及修正條文內容社會有疑慮時,總統必會審慎考量,守護的人民權利。

央廣新聞報導稱,在立法院外濟南路上發起「青鳥行動」的公民團體今天則召開記者會,宣布下一步行動。臺灣公民陣線執委徐偉群指出,覆議表決後還不是終點,後續進入釋憲和憲法訴訟的過程,也鼓勵關心這些法案的公民及專家學者成為法庭之友,表達公民的意見。

徐偉群說,憲法訴訟法第20條規定,人民或團體可以提出「具有參考價值之專業意見或資料」給憲法法庭參考,把對此次國會濫權法案的意見,送進憲法法庭裡,讓大法官們知道公民的真實意見,他相信大法官將謹守憲法權力分立和維護人民基本權利,讓違憲的法案失效。

臺灣公民陣線新北工作隊副隊長蕭任佑則說,未來公民團體會分成6組,持續監督立法院的一舉一動,今天的行動只是開始,公民會將持續備戰,關心臺灣民主的公民絕對不會退縮。

另一方面,集結在立法院外的「藍鷹」同樣氣勢沸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和多名藍委,紛紛到場向支持者致意。朱立倫說,請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盡速公布法案。

針對行政院、民進黨預告將提出釋憲與暫時處分,朱立倫受訪時說,民進黨若持續反改革,國民黨就必須到各地,讓民眾知道改革的決心。

民眾黨團也在覆議案遭否決後召開記者會,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尊重政院、民進黨提釋憲、暫時處分的權利,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接受立院否決覆議案的決議。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