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台灣集會勾起港人傷痛:和平示威是很奢侈的事(圖)

 2024-05-29 23: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圖為台灣民眾冒雨參加5.28集會。(攝影:李彥霖/看中國)
圖為台灣民眾冒雨參加5.28集會。(攝影:李彥霖/看中國)

【看中國2024年5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近期台灣的抗爭引發不少香港人關注,很多身在台灣的港人都有親身參與。再次身臨集會、抗爭現場,不免勾起心中傷痛,一名港人說,看到民眾聚集,不自覺地想哭,感覺回到那年的香港,可惜現在集會示威成為歷史,「大家聚在一起的土壤,已消失了」。

28日,台灣立法院續審國會擴權法案,大約有7萬人聚集在立法院外和平示威。和香港的天氣一樣,台北也是經常大雨滂沱。為了守衛台灣的自由、民主,民眾不得不在雨中堅持。香港攝影記者梁柏堅和剛畢業的阿松特意到台灣觀察和紀錄。

梁柏堅對《光傳媒》表示,來台紀錄「青鳥行動」,也想親眼看看香港和台灣社運的分別在哪裏,即使這一刻無法發布,也會留在心內。

在現場拍照遊走了約5個小時,他留意到台灣人都是主動地參與其中,一起行為都是參加者自發的,這種模式能看見台灣公民社會的小組聯繫性很強,即使是老人家也能很快獲取資訊和自發動員,這是他想像不到的。

拍照期間,最讓他感動的,就是台灣人都很願意上鏡,拿着標語讓你拍照,「大家也很禮貌,願意正面讓你影相,大家都很善意,恐懼也很少,原來一海之隔,恐懼竟然可以少這麼多」。

也許是因為台灣政府、警察不會好像香港當局那樣暴力執法、暴力打壓,並以無處不在的鏡頭拍攝示威民眾,再用大數據進行人臉識別,找出抗爭者的身份。所以,在香港示威都要小心謹慎,人人戴口罩、面具,慎防被拍下大頭照。

今年剛畢業的阿松亦親臨「青鳥行動」。24日早上,他拿着相機直奔立法院。阿松說,現場「很和平,文宣很有創意,例如有電影的截圖,不同的講台上有不同的群體輪着發言」。

台灣的和平集會讓他想起2014年的佔中運動,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2014年他還是一個中三學生,在金鐘的橋上行走,有人會送上食物和飲品。這次在台灣,他走在路上,也有人把雨衣、食物遞給他,「很放鬆、和諧,感覺真的像2014年」。

怎知走着走着,他不自覺地想哭。他說,不知道為何,可能因為看到群眾聚集,忽然感覺回到那年的香港,喊口號、舉文宣、集結,他感慨,香港再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大家聚在一起的土壤,已消失了」。

台灣的景象,讓他感覺熟悉卻又帶點模糊,原來可以和平示威,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有香港市民希望台灣人珍惜眼前的自由,奮力一搏,把中共代理人趕下台。當年香港200萬人上街,雖然結果未如理想,但是香港人沒有留下遺憾。而香港只能給台灣示範一次,希望台灣人以港為戒,時刻警惕中共的侵蝕。

正如已故作家李怡在《失敗者回憶錄》中提醒台灣,「不要認為香港發生的事情跟你們無關。香港曾經享有過比你們現在更自由的空氣,但頃刻之間就滅絕了。自由是不能夠通過血脈傳給下一代的,自由需要每一代人、每一時刻的警覺,去捍衛它。即使你失敗,至少你捍衛過。」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