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距離津巴布韋化還有多遠?(組圖)

2024年4月23日,中國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央行準備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作為流動性管理方式和貨幣政策的工具儲備。這位負責人還稱,一些已開發經濟體央行在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用盡情況下,被迫大規模單向買入國債來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中國央行「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央行買賣國債與其他國家央行的量化寬鬆(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同日,財政部也明確回應,支持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另有御用專家提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可以配合財政進行赤字融資,但國債發行規模要相對足夠大,同時發行節奏要相對穩定,才能有效實現政策傳導,避免市場利率大幅波動;而且,未來央行開展國債操作也會是雙向的。

根據這些政府部門當下的密集放風可以看出,中國央行期待透過這樣的操作向整個金融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持有國債的各種機構,將手上的國債賣給央行之後,他們手頭上的現金無疑就會寬裕起來,然後再把這些餘錢投入到流通領域,從而增加現金流動性。

這其實就是人們早已熟知的歐美日央行的QE操作——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然而,這樣的操作,在歐美日可以,但在當今的中國絕對不可以,因為它只會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性的通脹後果。為甚麼這麼說呢?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就從非洲小國津巴布韋的世紀通脹潮說起。


本文为荣誉会员专刊内容,请加入荣誉会员后继续阅读。荣誉会员每年将享受24期的《看中国会员专刊》。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至尊专享。

点击此处免费预览一期半月刊。

如果您已是荣誉会员,请登陆后,刷新本文即可阅读。




本文留言

作者靖曄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