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不忘六四 賴清德:政權應勇敢面對人民聲音(圖)

 2024-06-04 13: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4
    小字

2012 年 10 月 7 日,台北孫中山紀念堂,台灣國旗在台北 101 大樓旁飄揚。
今天(4日)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35週年,台灣政界及民間悼念。(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在今年「六四」事件35週年之際,全球華人相繼舉辦紀念活動,臺灣朝野相繼發聲勿忘六四,更強調要以行動堅定捍衛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人權。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今(4日)上午透過臉書表示,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那時,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亞洲各地的青年學子們同樣站出來,追求民主自由、呼籲國家改變。臺灣在前人篳路藍縷、民主前輩的犧牲奉獻下,從威權體制邁向民主化。年輕人們繼承民主的火炬,持續深化民主,在這塊土地上,長出野百合、種出野草莓、開出太陽花,並讓青鳥飛揚。

賴清德表示,一個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是可以讓人民大聲說話。任何政權都應該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特別是年輕世代,因為社會的變革往往仰賴多元的意見;青年世代促進國家革新的力量,不該被壓制,而是該受到國家的保護和鼓勵。

他指出,紀念六四,不只是為了六四,更因爲全球心繫民主自由的人們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護人民。

賴清德強調,六四的記憶不會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我們也會持續努力,讓這段歷史記憶能夠長存人心,感動關心中國民主的每一個人。因為這提醒著我們,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我們要用民主凝聚共識、以自由回應專制、以勇氣面對威權擴張,更要憑團結面對挑戰。未來,我們會繼續團結所有力量,深化臺灣的民主,也和理念相近國家協力互助,一起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副總統蕭美琴今天也在臉書發文指出,1989年發生在天安門影響國際的重要事件,直到今天,誰都沒有忘記。一直以來,臺灣位處巨鄰身旁,除了努力維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也時刻謹記,一個值得被尊重的國家,應該保護人民自由發聲的權利。

蕭美琴說,這陣子有許多活動,用不同的方式訴說歷史,保存人們對民主自由的追求與記憶,她邀請大家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守護並扎根民主的種子。臺灣也會持續和國際上的民主夥伴攜手,共同捍衛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和生活方式。

民進黨透過臉書發文表示,35年前,無數勇敢的中國人民與學生,為爭取民主自由不畏極權走上街頭,發出對政治改革的呼喊,卻遭到中共暴力鎮壓,許多生命消逝,留下歷史的傷痕與創傷。而在中國發生「六四民運」的隔年,臺灣有了「野百合學運」,同樣都是以學生、青年為主,對抗當時的威權政府,要求實施民主改革、貫徹普世價值。

民進黨指出,中國大陸與臺灣對未來的選擇截然不同。35年過去,中國仍是極權、壓迫異己,而臺灣這個國家已經是世界的臺灣,在經濟、民主等指標上都有亮眼的成績。反觀中國,仍有許多人因表達意見而被中共當局關押監禁,不僅遍佈中國各地的國安惡法、數位監控、言論箝制、再教育營與司法黑牢等極權手段。

民進黨質疑,當國際間民主國家們都在抵制素行不良的中共,臺灣的在野陣營,卻不時與中共唱和,甚至意圖利用擴權以及修改反滲透法、國安五法、來侵害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傷害國家主權與安全。民進黨強調,中共極力想掩埋、噤聲這段歷史,民進黨為「六四」發聲,不僅是基於全人類對普世價值的追求,更是要以行動堅定捍衛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人權。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日也在臉書以「捍衛民主價值,毋忘追尋自由」為題發文表示,追尋自由的燈火在全世界的華人心中不曾熄滅,臺灣也仍在海峽的這一端實踐與捍衛民主。朱立倫說,回顧當年的六四前夕,是兩岸人民跨越時空和意識型態,最緊密相連的一刻。當年的中正紀念堂廣場和天安門廣場保持電話連線,剛經歷解除戒嚴的臺灣青年學子,為和平爭取自由民主的大陸學生加油打氣。這時,連結兩岸的不再只是歷史、文化和血脈,更是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性尊嚴等普世價值的共同期待。

朱立倫提到,中共軍隊開入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中正紀念堂廣場透過電話連線,成為兩岸歷史最沉痛的見證人。每年都必須紀念六四的理由,正是因為兩岸的命運仍然緊緊相依,正是因為這是中國歷史絕不能被抹去的一頁,正是因為臺灣對自由民主的堅持沒有一刻鬆懈。

他強調,35年前,臺灣的青年學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前,靜坐陪伴天安門廣場度過漫長的一夜。35年後,中華民國透過第三波民主化改革,向所有仍在追求自由民主的華人,證明臺灣有經驗、能力、決心能夠維繫民主體制,而一個穩定的民主與憲政體制,正是對自由最好的保障。

朱立倫提到,國父孫中山曾說「專制或民主,哪個更真切合適現代的中國?主權在民更適合我們」,這也是如今臺灣堅守的生活方式。朱立倫表示,國民黨永遠與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所有人站在一起,堅定捍衛中華民國,守護這座華人的民主燈塔,今天對民主自由的持續守護、實踐與改革,正是對當年廣場上追尋自由的學子與人民們最好的紀念。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一個國家是否進步,取決於它是否能面對歷史中難以面對的日子,對過去的臺灣,這個日子曾是228;對現在的中國,則是六四。柯文哲指出,直至今日中共當局依然把六四定位成「反革命暴亂」,把熱愛國家的年輕人,形容為顛覆政府的叛亂份子,這對經歷六四學運的那一代人來說,實是不可承受之重。

柯文哲說,讓不能被說出口的日子能被說出口,是開放社會的第一步,這一步臺灣走了48年。「已經到應該平反六四的時候了」,平反六四更能證明中國政府可以面對自己的歷史,可以以正面的態度迎向未來,更重要的是不讓歷史的悲劇再發生在後代子孫身上。

美國之音報導稱,針對六四議題,臺灣陸委會3日晚間發布聲明指出,兩岸關係的本質就是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而民主、自由、和平等普世價值,則是兩岸人民拉近心靈距離的關鍵因素。兩岸應該透過善意互動與對話,創造未來無限可能性。希望北京當局尊重臺灣人民對於民主自由體制及生活方式的堅持,並理解臺灣民主制度的實踐經驗是兩岸共同的珍貴資產,」

陸委會呼籲北京當局在推動所謂「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的同時,也應該勇於面對「六四事件」歷史事實。應以更為柔軟、開放的態度包容不同的意見與主張,認真傾聽來自廣大基層人民渴望自由、民主生活方式與公民權利的心聲,以具體的行動實現民主制度、保障基本人權,如此才是長治久安的現代化途徑。

據瞭解,為紀念六四35週年,臺灣的公民社會和民權團體計畫4日傍晚在臺北中正紀念堂舉行燭光悼念活動。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