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張展與阿桑奇的自由很重要(圖)

 2024-05-29 08: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阿桑奇
維基解密(Wikileaks)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圖片來源:Carl Court)

【看中國2024年5月29日訊】朋友傳來張展獲釋後報平安的自拍影片。這是5月21日近午夜時分才收到的影片,距離張展應該恢復自由的5月13日,已經超過了一週的時間。眾多線索顯示,從上海女子監獄獲釋後的張展,目前仍受到當局嚴密監視與限制自由,基本上等於是從關押了她四年的「小監獄」獲釋,但回到的是一個她依然無法自由行動與言說的「大監獄」。

剛好也在5月20日前後,英國高等法院批准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對美國引渡案提出上訴,這為他提供了最後一次在英國法庭上阻止引渡的機會。

張展與阿桑奇:新聞自由的受難者

在當前全球新聞自由受到威脅的時代,張展與阿桑奇的名字成為堅守真相與自由的象徵。他們的事跡提醒我們新聞自由的重要性,並呼喚著我們勿冷漠旁觀,而應該支持那些為揭露真相而付出巨大代價的人。

張展是一位勇敢的中國大陸公民記者,曾經擔任律師的她因報導武漢疫情真相而被逮捕並遭到殘酷對待。張展在中國武漢疫情爆發期間,通過自媒體平臺揭露疫情初期武漢發生的真實情況,包括醫療系統的崩潰和當局的失職。她的報導引起廣泛關注,但這也讓她成為中國政府打壓的目標。繫獄四年來,張展從未在暴力下屈服認罪,也曾在獄中多次絕食抗議,並且獲得包括無國界記者組織「新聞自由勇氣獎」等多項國際人權獎項。同一期間,世界各地也有許多人不斷呼籲中國大陸政府釋放張展。關於她的事跡與中國大陸及海外相關文字與照片記錄,業已集結為供各界免費下載的《自由張展》電子書,希望「能被儘可能多的中國民眾看到,揭露真相,拒絕遺忘」(該書厚達590頁,編者是王劍虹,封面設計出於知名藝術家艾未未之手)。

朱利安.阿桑奇,作為維基解密(Wikileaks)的創始人,因公開政府機密文件而面臨來自美國的嚴厲指控與司法追殺。維基解密自成立以來,已經揭露了大量涉及政府腐敗和戰爭罪行的文件,既捍衛了公共利益,也對全球的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然而,自2019年以來,阿桑奇一直被監禁在關押重刑犯的倫敦貝爾馬什監獄,等待英國法院審理美國要求引渡他的案件裁決。一旦被引渡至美國,阿桑奇可能面臨長達175年的監禁,並將創下在《間諜法》下引渡媒體人或公民記者的危險先例,可能對全球的新聞自由造成深遠影響。

儘管張展與阿桑奇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聞記者,他們的工作卻展示了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正如《衛報》前總編輯、現任《展望》(Prospect)主編艾倫.拉斯布裡傑(Alan Rusbridger)日前撰文指出,阿桑奇一案對新聞自由的影響不容忽視,因為它關乎每一個致力於揭露真相的記者和媒體組織的命運。拉斯布裡傑指出,阿桑奇的引渡將為未來任何披露政府機密的記者設下可怕的先例,這對新聞自由構成了巨大威脅。

美中兩大強權的新聞自由待改善

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大強權中,新聞自由的狀況並不令人滿意。根據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美國的排名為第55名,而中國則是第172名(臺灣排名第27名)。美中兩國的新聞自由排名顯示,無論是西方民主國家還是東方威權政體,對新聞自由的保護和尊重都存在嚴重不足的缺陷。在美國,儘管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新聞自由,但現實中出現象阿桑奇這樣的案例,顯示出其保護力度仍然不足,因為不具美國公民身份的阿桑奇是否適用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障仍有懸念。阿桑奇的案件暴露了美國在處理涉及新聞自由問題時的矛盾和挑戰。

我自己曾參與臺灣公民團體的一項呼籲:美國不僅應保證對阿桑奇不處以死刑,更應撤銷對他的所有控訴。這是在跟進國際知名媒體如《紐約時報》、《衛報》和《世界報》的行動,它們都曾發表社論呼籲美國政府停止政治迫害,立即撤銷對阿桑奇的起訴。這不僅因為阿桑奇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還因為對他的起訴將對全球新聞自由產生寒蟬效應,對所有試圖揭露政府不當行為的記者構成嚴重威脅。曾在歐巴馬時代撤銷控訴阿桑奇的美國政府應該有所自覺,因為對阿桑奇的控訴實際上等於是在懲罰揭露真相的行為,也會讓所有的記者隨時可能成為《間諜法》的迫害對象,與一個自詡為民主先進國家應有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英國審理本案的冗長法律程序本身,也對阿桑奇造成心理折磨。澳洲獨立媒體人John Jiggens即批評,英國司法程序讓阿桑奇經歷了長期的監禁和心理壓力,形同對阿桑奇的身體與心理酷刑。

此外,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簡稱RSF)對阿桑奇案的關注也強調國際社會對此案的廣泛重視。RSF表示,阿桑奇如果被引渡至美國,將成為首位因《間諜法》被引渡的新聞人/出版人,這將對全球所有的記者和媒體組織造成重大影響。該組織呼籲拜登政府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以防止阿桑奇被引渡並立即釋放他。

追尋新聞自由腳步邁向真相而非監獄

張展與阿桑奇追求新聞自由與真相的腳步,值得我們追隨與致敬,但希望循著他們的腳步前進的終站會是自由與真相,而非一個又一個或小或大的監獄。他們的故事也提醒我們,新聞自由不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權利,而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捍衛的價值。面對日益險峻的壓力和挑戰,國際社會與世界公民應該更加堅定地支持那些為新聞自由而奮鬥的人們,並確保他們不會因為揭露真相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在全球新聞自由受到威脅的當下,我們需要更多像張展和阿桑奇這樣的勇敢聲音。他們的事跡提醒我們,捍衛新聞自由和真相有多麼重要,因為這不僅關乎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更關乎整個社會的透明和公正。張展和阿桑奇的勇氣及他們這幾年所經歷的苦牢,是對我們所有人發出的呼籲:無論面臨多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們都應該堅守新聞自由這一基本價值,為了更公正、更透明的世界而奮鬥。

他們的勇氣與行動也提醒我們,新聞自由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新聞自由,才能真正保障每一個記者和媒體組織的權利,確保真相能夠被揭露,社會能夠得到應有的透明和公正。無論是面對政府的壓力,還是面對其他形式的威脅,新聞工作者都需要我們的支持和保護,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的責任。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