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事?答案不簡單(圖)


古時贏得世人尊敬的人,一定是嚴格要求自己的道德楷模或行善積德的人士。(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說到做好事,很多人會不以為然,這有什麼難做的,不就是幫助他人嗎?別說放在古代道德昌盛的年代,就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學雷鋒年代,可能都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在人慾橫流的今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今天的人用利益來衡量。他做了好事,得不到回報,會覺得不值得;做了好事被誣陷,下次更不敢做了,了解事情真相的人也會不敢做;看到老人摔倒在地都不敢扶……

那麼,我們如何做好事呢?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古時,有一個為人慷慨的人,名叫康峻。他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也不忘救助他人。一天,他坐船去維揚,在船上得到一位老人的指點,通過買賣湖中蓮藕,幾年間就成了大富翁。他燒香叩謝老天,從此不遺餘力地大行慈善。康峻做了哪些善事呢?

康峻收購糧食,減價一半賣給窮人,並任由窮人們自己過秤。到了饑荒年月,康峻開始舍飯施粥給難民,發給老人、婦女和病人們票證,讓他們每天能憑票領到一升米。康峻設立普濟堂,遠近有貧民或病人來,每人給一間房,一張床,一領蓆子,招聘名醫一個個給予診視醫病,用上等藥材,供給飲食和營養品,病人好了還給他們回家的盤纏。他還代貧窮戶交納官收錢糧稅,並厚施給貧窮無子的寡婦,收養無依靠的殘疾老人等等。

康峻還開設義學,積存書籍萬卷,招請出名的學者任教,招收四方英俊少年免費上學,並供應食宿。

當有親戚鄰居有男子三十歲娶不上媳婦,女二十歲嫁不出去的,康峻就會送去錢財,幫助他們進行婚配。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康峻會前往監獄去探望犯人,並給予每個犯人三升米,三十文錢,以及四個饃。

康峻會施捨棺材,掩埋荒野屍體。他還立育嬰堂,雇乳母收養被遺棄的嬰兒……等等。

康峻一直活到104歲,才無疾而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照古人的所作所為,我們捫心自問,能無怨無悔地做到多少?

試想,古人與今人的區別在哪兒呢?古人有傳統文化作指導,從小接受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強化人的善心善念,禮敬神佛。各階層的人都遵循著基本的仁、義、禮、智、信等等做人標準。所以,古時贏得世人尊敬的人,大多是嚴格要求自己的道德,精通儒家經典的大儒。古人之所以敬重高德之人,無非是因為相信行善積德、作惡造業的說法。這樣的人有心法的約束,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可惜,今天的人學會了狂妄自大,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敢跟天地鬥,且只講究科學,一提及神佛就認為是迷信。在這樣的思想與思維支配下,今人還會相信行善積德之說嗎?當然也就不會相信作惡造業的說法了。

本文留言

作者高遠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