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蟲小技」雕的是甚麼蟲?(圖)
傳世名器越王勾踐劍上刻的銘文,便是蟲書。(Yutwong /wiki/CC BY 3.0)
中國人是非常謙虛的。如果某人在某方面取得了過人的成績,受到別人稱讚時,往往會謙虛地說:「雕蟲小技,不足掛齒。」也就是說,「雕蟲小技」常用來形容掌握的技能微不足道,算不上大本事。
那麼,「雕蟲」到底是個甚麼樣的技能?「雕蟲小技」雕的又是甚麼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雕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
文學家揚雄的「雕蟲小技」
西漢後期的重要文人揚雄,早年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寫作風格,開始寫賦,形式精緻華麗,內容諷少勸多。但後來揚雄的文學態度轉變,轉而崇尚五經、儒學,鄙薄辭賦。
據傳,「雕蟲小技」這一則成語就是從楊雄的「雕蟲篆刻」一語發展而來的。他在其著作《法言》中曾經寫道:「或曰:『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意思是說,有人問楊雄:「您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做賦是不是?」楊雄回答:「是的。不過那都是小孩子學習雕蟲和篆刻時候幹的事情。」隨即又說:「長大以後就再也不幹這樣的事情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典故逐漸演變成了「雕蟲小技」的成語,用來自謙文學卑微,或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雕蟲小技」其實是曠古絕今的「神技」
千百年來,人們常用「雕蟲小技」來自謙。然而,「雕蟲小技」的由來無關昆蟲、雕刻,而是一種高超的書畫技藝:蟲書。
蟲書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普通書法,它最大的特點是:迴環盤曲,工整華麗,變化莫測,極難辨識,且多刻於兵器、容器、璽印等物品上,如傳世名器越王勾踐劍上刻的銘文,便是蟲書。
蟲書是春秋戰國到兩漢期間,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吳、楚、宋、越等地區的字體。漢代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即有「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的記載。到了王莽統治時期,則將「秦八體」變成了「漢六體」,《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說明當時蟲書還是很盛行的。
由於蟲書難學、難寫、難識,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普及,久而久之,寫的人越來越少,以至於到了西漢時期,蟲書逐漸被易寫、易識的隸書所取代,最終淪為一種「華而不實」的字體,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