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與反服貿遊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4年3月18日訊】今天是太陽花學運十週年,回首十年前的那一刻,學運世代讓臺灣經貿從原本的靠攏中國,轉而走向國際。十年後的今天,人們或許已漸漸淡忘當年臺北那數十個燈火通明的夜晚,但太陽花的精神,其實早已走入臺灣的每個角落。
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政府從框架性的ECFA協議開始,一路到服貿、貨貿協議,逐步讓臺灣與中國達成產業結構的連結,但在2014年的3月,人民用行動做了選擇,他們為反服貿、反黑箱佔領立法院、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靜坐、抗爭,最後服貿協議被擱置至今尚未生效。十年後的今天,時間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自2018年起,美中貿易戰開打,美國與民主同盟在供應鏈上不斷與中國脫鉤,而臺灣早在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時,就提出各項去依賴化、去風險化的政策,包含新南向政策、以及近期已簽署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議題,臺灣對中國的和香港的貿易依賴度也在2023年來到21年來最低的水準,顯示這些政策都有顯著的成果,也符合國際去風險化的目標。
同時,在總體經濟的表現上,台股在近日超車香港恆生指數,逼近兩萬點的歷史新高,對比股市房市表現糟糕、青年失業率創新高的中國,我們可以很確定的知道,從太陽花學運到今天,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
除了經濟上的成果,太陽花也徹底改變臺灣在政治與公共參與領域的結構。在過去,人們認為政治是老人的事,是有錢人的事,市井小民只有被國家統治的資格。在太陽花學運以後,青年參政成為主流議題,除了催生許多本土派政黨與議題導向的人民團體外,太陽花世代投入政治與社會議題的倡議,也讓各黨派不得不注重青年與多元意見。回首今年剛結束的總統大選,青年的支持度也成為各政黨的兵家必爭之地。在選後,准總統賴清德更提出「青年議題主流化」的執政思維,可見青年的意見及參與,已漸漸的成為國家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除了實際的參與外,在太陽花學運後,兩岸議題在我國選舉中,已然成為「基本題目」,且沒有模糊空間,就如同國民黨與民眾黨在選後所提出的陸配入籍年限縮短政策,被社會各界一陣撻伐,可見過去一面倒的傾向中國的政治論述,已近乎完全被社會揚棄。也因此,我們有更多空間讓各黨派在民生經濟、建設等議題中充分表達與攻防,讓臺灣的民主更加深化與多元化。
太陽花學運在過去十年來,深深影響臺灣的政治和經濟,當年人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才有今天臺灣成為國際焦點,而沒有淪為極權國家附庸,未來十年,臺灣持續面對中國新型態的灰色侵略、文化統戰等議題,我們不能鬆懈,同時也要記得太陽花的精神,持續讓國家走在面向太陽的道路上。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