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悠遊而能化生萬物(圖)


上天之德,與天地元氣相通。故能化生萬物。(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泰族》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河以委蛇,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高;道以優遊,故能化。夫徹於一事,察於一辭,審於一技,可以曲說,而未可廣應也。

[大意]黃河因為綿延曲折,所以能流向遠方;山因為有綿延深長的斜坡,所以能高大;大道因為悠遊,所以能化生萬物。通曉一件事情,明瞭一種說法,掌握一門技藝,可以對某些事物有精到的認識,卻不能廣泛地應對所有事物。

【原文】黃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元同氣。」故同氣者帝,同義者王,同力者霸,無一焉者亡。

[大意]黃帝說:「天道廣大純厚、天威不可揣測,憑藉著上天的神威、上天之德,與天地元氣相通。」所以君主與元氣同一相通者可以稱帝、與仁義或道義同一者可以稱王、與強力或武力同一者可以稱霸,這三方面都不具備的,就只能滅亡。

不用言說便顯示誠信、不施恩惠就顯示仁慈、不必動怒就顯示威嚴,這是以上天之心來感化人的結果。施舍恩惠才體現仁慈、言說以後才顯示誠信、發怒了才顯示威嚴,這是用精誠之心來感化人。施舍了恩惠還不顯仁慈、信誓旦旦還不顯誠信、大發雷霆還無威嚴,這是用外在動作對待人的結果。所以用道來統領,法令即使很少,也足以感化民眾;如果不依道來推行法令,法令即使很多,也不足以安定百姓,反而不斷地引發爭亂。

修身,最重要、最上等的是修養精神,其次才是修養形體。治理國家,最重要、最上等的是形成感化、整治好教化,其次才是建立正常的法令。精神清明,心志平和,全身骨節血脈安順無事,這是養性的根本。養得肥潤、脂膏滿腹、滿足嗜好,這是保養身心的末節。

百姓互相謙讓、爭處卑下地位,放下利益之爭、爭著得利少一些,努力工作、爭著做辛苦的事,受君王感化努力向善,這是治理國家根本的結果。因貪得賞賜而勉勵自己做好事,因畏懼懲罰而不做壞事,使百姓畏懼刑法而不敢妄為,上面執法嚴明,下面百姓都服從,這是治理國家末節的結果。

(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