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常杓篆書宋人詞 冊。小篆擬唐李陽冰,圓勁而有古風。(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陽冰,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字少溫,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出自趙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曾接濟李白,並為他作《草堂集序》。唐代書法家,小篆成就突出,後世將他和李斯並稱「二李」,讚譽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
志在古篆三十年 努力不輟終有成
李陽冰出身望族,很早就出仕。曾任縉雲縣縣令、當塗縣縣令,官至國子監丞、集賢院學士。但其身世於新舊唐書無傳,其他史料說法亦有出入。
李陽冰在〈上李大夫論古篆書〉一文開頭就說:「陽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見前人遺蹟,美則美矣,惜其未有點畫,但偏傍模刻而已。」「天將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誠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不刊之典,號曰大唐石經。」他在20歲左右就立志研究古篆書,努力不輟,終於成為一代篆書宗師。
李陽冰早年曾在山西絳州(今新絳縣)見〈碧落碑〉,為之著迷,寢臥於其下,數日不去。其後主要承習李斯〈嶧山刻石〉筆法,結體縱勢,修長瘦勁,筆畫粗細一致,婉轉流動,謂「鐵線描」。
蘇州,虎丘園林坐尺子。傳李陽冰書蘇州虎丘「生公講臺」。(Smwy09 /wiki/CC BY 3.0)
李陽冰善詞章,篆書「筆法妙天下」。所書變化多姿、開闔有致、勁利豪爽,又如虎似龍、風行雨集,時人評價極高,謂之「筆虎」。論者讚之「蟲蝕鳥跡語其形,風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其利,崇高華岳語其峻」。當時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碑,必請其篆額。傳世作品包括〈三墳記〉、〈怡亭銘〉、〈謙卦銘〉、〈城隍廟碑〉、〈般若臺題名〉、〈顏家廟碑額〉等。
「二李」刻石書跡啟悟後世書家,影響深遠。圖為清王澍書積書巖帖(四十三) 冊 臨李陽冰殘碑並韋處厚記。(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四十三) 冊 臨李陽冰殘碑並韋處厚記。(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四十三) 冊 臨李陽冰殘碑並韋處厚記。(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自秦代李斯創製小篆以來,至唐代逾千年,篆學中廢。直到李陽冰才以篆書為己任,繼往開來,重振小篆雄風。其自信稱道:「斯翁(李斯)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上古時期的大篆留存甚少,所幸小篆之字形完整存世,又留下「二李」刻石書跡啟悟後世書家,影響深遠。
篆書大家李陽冰 李白晚年的貴人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大詩人李白從被流放的路上遇赦後,漂泊於江南一帶。聽聞史思明長子史朝義勢力復盛,原擬北上追隨李光弼大軍討伐安史叛軍,不幸途中因病折返。生活困窘,只好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作〈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讚揚李陽冰的品行、才華和政績。李陽冰原本不知李白的窮困潦倒,看了詩作陳述後,便盡力協助,予以安身之所。
李白寓居當塗,和李陽冰時有聚會。李白作詩讚揚李陽冰的書法和詩文:「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吐辭又炳煥,五色落華星。秀句滿江國,高才掞天庭。」並以敬慕之情寫下〈當塗李宰君畫讚〉,為有勇有謀、政績卓著的李陽冰,身處家國動盪之下,無法發揮才能、施展抱負而感到惋惜。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十一月,李白病篤。將自己的詩文草稿交給李陽冰,李陽冰為其詩文編纂成《草堂集》十卷,並作〈序〉介紹李白生平、詩文成就,高度肯定,稱其為「千載獨步,唯公一人」。
李白病逝(《舊唐書》記載為飲酒過度而亡)後,葬於當塗龍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依李白生前「志在青山」之遺願,再將其陵墓遷至當塗青山。李白晚年得以安居於當塗,又葬於當塗,大書法家李陽冰的確是詩仙李白晚年的大貴人。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