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貴州名稱來歷及爆發的驚天奇事(組圖)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圖片來源:楊志強Zhiqiang/維基百科)

中國各省乃至各地的地名,都是有來歷的。例如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廣分治以洞庭湖為界,北為湖北省布政使司,這就是湖北省名稱的由來。那麼,貴州省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貴」到底是從何來的呢?

貴州省的省會貴陽,古時屬夜郎國範圍,漢初為西南夷轄地。漢武帝開拓西南夷,貴陽始屬中央管轄。兩漢至隋朝隸屬牂牁郡,郡名「牂牁」是因為當地有條江,名叫牂牁江。到了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名叫矩州,唐高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據說因為這片地區的南面有水呈方形,其狀如矩,所以取了矩州這個名字。

有句古話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代,規(帶有刻度的直角曲尺)和矩(用來畫圓的圓規)是用來測量和畫圖的兩種工具。大概是規和矩經常被同時使用,導致人們對規矩分的不是很清楚,致使「矩州」也被叫作「規州」,而「規州」的諧音就逐漸變成了「貴州」。例如《貴陽府志》說道:「矩州治今貴陽府城,貴州為矩州之音轉。」

矩州是什麼時候開始才被正式改名為貴州的呢?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當時貴陽的彝族首領普貴帶著兒子拜見宋太祖趙匡胤後,在趙匡胤頒給普貴的《宋太祖敕普貴書》中,就出現了這麼一句話:「惟爾貴州,遠在要服」。從此貴陽這個地方遂有了「貴州」這個名字。有學者認為,宋太祖是出於對矩州的重視,才將「矩」字改為「貴」字。從此貴州的名稱正式定了下來。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年間,貴州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

釐清貴州的來源,就知道「貴」來自於規矩。那麼究竟是什麼規矩如此尊貴,要經過漢武帝的開拓,要經過唐、宋、明幾個朝代的積澱與演化呢?歷史上從來無人能解此迷。

另外,貴州在中共統治下,亦發生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奇事。


貴州省省會貴陽。(圖片來源:Guywoodland /維基百科) 

在貴州省平塘縣浪馬寨,五百年前有塊大石墜地,裂為兩半;2002年6月,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推薦該景區為攝影採風點,在清掃景區時,有人無意中發現裂開的巨石上有「產」、「黨」兩個大字,把長期堆放在巨石旁的秸稈搬開後,驚奇的發現石壁上出現「中國共產黨亡」六個橫排大字(由於中共的原因,只提了前五個大字,沒提及最後一個「亡」字)。細看那些字體勻稱方整,每字約一尺見方,筆劃突出於石面,如浮雕。這消息立即一傳十、十傳百,前來探奇的遊客先後給它取了「藏字石」、「太陽石」、「天書」、「救星石」、「神石」等名稱,於是「藏字石」成了當地掌布河谷風景區中「七奇」之首。


貴州平塘縣掌布風景區發現了2.7億歲的「藏字石」。(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經過權威科學家們的幾輪考察與鑑定,「藏字石」上所現「中國共產黨亡」六個大字由生物化石組成,組成的生物有海綿、海百合莖、腕足類等。從組成字的痕跡中可以清晰看到有許多橢圓形和柱狀結構,正是這些看似無序的化石堆積物,在這個節理剖開的斷面上十分巧合的組成了有序的六個大字。六個字渾然天成,無任何人工雕琢、塑造、粘貼的痕跡,其成因是在沉積時和生物遺體順層堆積,在這一層中化石相對富集,在成岩階段,通過交代作用,碳酸鈣取代了生物遺體中原有成分,形成生物化石,由於結構與原岩石有所差別,在墜落到地面沿節理面裂開時顯得突出。同時,抵抗風化的能力又強於基岩,因而更加突顯出來。「藏字石」墜落的位置恰好處在河左岸陡崖所形成的半洞下面,對這些字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

這塊完全天然形成的藏字石,之所以在此時被發現,就是上天藉此在向世人宣告中共罪惡太大註定要被天滅,這是真實的天意,世人理應要清楚認識到。

本文留言

作者德惠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