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行書大家李北海為何被李林甫害死?(組圖)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圖為李邕〈端州石室記〉。(Zhangzhugang /wiki/CC BY 3.0)

李邕(674年~746年),字太和,唐朝書法家,名重一時。家學淵源,父親是為《昭明文選》作注的文學大家李善。因曾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

善行書 書法風格奇偉 筆力遒勁厚重

李邕善行書,多以行書入碑,據說其書寫的碑有八百通之多。書法風格奇偉,筆力遒勁厚重,予人爽朗險峭、舒展通達之感,獨樹一幟。


李邕的作品尤以〈麓山寺碑〉最精美,當為第一。(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代表作有〈雲麾將軍碑〉、〈盧正道碑〉、〈法華寺碑〉、〈麓山寺碑〉等。尤以〈麓山寺碑〉最精美,當為第一。此碑位於湖南衡山嶽麓寺,亦稱〈嶽麓寺碑〉。為李邕53歲所書,款署為「前陳州剌史」,較另一名碑〈雲麾將軍碑〉晚了10年。碑高約270釐米,寬約135釐米。碑文有28行,滿行56字。額篆書「嶽麓寺碑」4字。宋代書法家米芾曾於元豐三年(1080年)特來臨習,刻有「襄陽米黻同廣惠道人來,元豐庚申元日」於碑陰。碑側刻字還有明、清人題字及觀款。

〈麓山寺碑〉之運筆融合魏、晉、北朝諸家之長,雖多取法「二王」,但又跳脫王書恬淡儒雅之面貌。落筆堅實謹嚴,結體寬博,流動中藏穩密,亦更加欹側奇險。全篇雄健凝重,勁健峭利,展現出李邕行書奇崛多變的個人風貌。因文、書、刻工藝皆美,有「三絕碑」美稱,聲名遠播。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其評價極高,謂:「字勢豪逸,真復奇崛,所恨工巧太深耳。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王羲之)復生,不過如此。」


〈雲麾將軍碑〉亦稱〈李思訓碑〉,由李邕撰文寫碑。(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雲麾將軍碑〉亦稱〈李思訓碑〉,立於唐代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墓道。記載其一生功名仕宦的重要事跡,由李邕撰文寫碑。筆法瘦勁有力,結字取勢縱長,剛柔並濟,顧盼大方,歷來也備受推崇。明代楊慎則認為:「李北海書,〈雲麾將軍碑〉為其第一。」

《宣和書譜》評價說:「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又將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邕的書法對後世書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宋代蘇東坡和米芾都吸收了一些他的特點,元代趙孟頫也追求其筆意的「風度閑雅」境界。

被誣告 受李林甫迫害 李白為其不平 

長安初年(701年),李邕任左拾遺。御史中丞宋璟彈劾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武則天不理睬。李邕在階下大聲說:「臣觀宋璟之言,事關社稷,望陛下可其奏。」武則天只好勉為其難應允宋璟所請。

唐中宗、唐睿宗時期,李邕幾度因故被貶。開元十三年(725年),李邕謁見唐玄宗,呈上所作詞賦博得玄宗的好感。之後四處炫耀,自誇應居宰相之位,引起中書令張說不悅。不久後,李邕在陳州貪贓枉法的事跡敗露,下獄判死刑。其後減免死罪,被流放嶺南,再因討賊有功升為括州刺史……宦海幾度浮沉。後因貪汙受賄再被彈劾,受誣告私自在背後議論皇帝,並以馬匹作為賄賂證據。李邕性喜興利除害,向來被宰相李林甫所討厭,遂將其定罪。唐玄宗下令誅殺。

性格豪爽、樂善好施的一代書法大家,最終因為德行有虧,加上被誣告,又不見容於李林甫而送命。

唐朝大詩人李白年輕時在渝州謁見李邕,希望獲得舉薦。但李白的個性不拘俗禮,每每放言高論,引起李邕不悅。離別時,李白寫〈上李邕〉一詩以明志。李邕死後,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寫:「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為奸相李林甫迫害李邕一事鳴不平。

本文留言

作者靜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