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存款年增25.74萬億元 中國人不買房不消費(圖)
經濟下滑、房地產市場萎縮,中國民眾對購房等消費持謹慎態度。(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4年1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央行1月12日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截至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92.27萬億元,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5.74萬億元。但隨著經濟下滑、房地產市場萎縮,中國民眾對購房等消費持謹慎態度。
中國去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5.74萬億元
1月12日,中國央行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外幣貸款餘額6564億美元,同比下降10.7%。全年外幣貸款減少852億美元,同比少減927億美元。12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27億美元。
截至去年12月末,外幣存款餘額7978億美元,同比下降6.6%。全年外幣存款減少561億美元。12月份,外幣存款增加47億美元。
截至去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92.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7%。狹義貨幣(M1)餘額68.05萬億元,同比增長1.3%。流通中貨幣(M0)餘額11.3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全年淨投放現金8815億元。
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5萬億元。
1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8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5.7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6.6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22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92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64萬億元。1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868億元。
存款大幅增加 房地產持續萎縮
雖然人民幣存款大幅增加,但中國民眾對購房等消費持謹慎態度,房地產市場持續萎縮。
瑞銀投資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1月9日警告說,如果房地產穩定不住,下行更多,可能引起房價更深度的調整,引發居民信心進一步跌落,對穩經濟非常不利。
2023年,中國庫存商品房的面積持續走高。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5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0%。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0.4%。
按中國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8平方米計算,現有待售商品房面積已夠近1,650萬人居住。
而上海東方財富證券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上個月發布《2024年房地產市場怎麼走(供給篇)》的研究報告說,廣義和更廣義庫存總量一直處於高位,並有攀升趨勢。廣義庫存,去化週期較2022年底增長7.5個月,達到42.8個月;更廣義庫存,去化週期較2022年底增長8.9個月,達51.5個月。在賣房週期越來越長的同時,各地方政府仍在持續拍賣土地。報告說,在新增供地全部正常節奏開發的情況下,將在2024年形成10.5億平方米商品房供應。
據自由亞洲電臺1月11日報導,廣東一名基於隱私理由化名趙先生的房地產人士表示,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至今仍為各地樓市蒙上陰影:「由於恆大的爆雷,三、四、五線(城市)基本上是崩盤的了;一、二線城市也談不上能避免泡沫破裂。按照一般理解,房價回落30%就算是泡沫破裂。」
在趙先生眼裡,目前中國各地二手房並不活躍,這也拖累了新房市場:「二手房沒人買的話,怎麼可能賣得掉房?賣不掉房就不能換房。城裡的人並不太急切買房子,因為很多人家裡有很多套。」
相對較低的房貸利率會否促進中國住房需求的釋放呢?業界人士趙先生的態度顯然是審慎悲觀,「民企救不了,肯定會有很多樓盤爛尾的。‘保交樓’是不現實的,因為按照現行遊戲規則,開發商不用承擔保交樓的責任,商業銀行不可能拿著錢白打水漂投放下去。民企都垮的話,樓市很難救助。」
經濟或硬著陸 提振內需以及消費是關鍵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上個月發表文章「上山容易下山難?從需求側看經濟」,快速被從新浪微博熱搜撤下,其中提到「中國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約9.64億」,或引發了當局輿論審查。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曾說,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當時引起熱議。2020年6月3日,財新網上出現一篇評論文章,指中國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9.64億人,月收入5000以上7200萬人。文章作者是萬海遠和孟凡強,就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該篇文章在財新網上已被刪除。
李迅雷的文章寫道,大家都熟知「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古話。如果遇到陡峭的山坡、濕滑的道路,下山就更難了。在經濟術語中,經濟週期的下行階段有硬著陸和軟著落之分,上行階段倒沒有對應的名詞,看來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更能體現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特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把「有效需求不足」放在所有可能面臨困難的第一位。政策上一直有3%的控通脹目標,卻沒有防通縮目標。
文章認為,因此,擴內需的最有效手段是擴消費,而不是擴投資,因為後者可能又會形成新的產能。2009年至今擴內需的主要方式是拉動投資,從而使得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難以縮小,遇到出口增速下行時,問題更加突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首先體現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偏低上,中國佔比為43%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為60%左右;其次體現在作為消費主體的中低收入群體在全社會收入和財富中的佔比偏低上,而且已經出現固化現象。
文章提出,要讓預期提高,需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付出真金白銀,僅靠「家電下鄉」等促銷手段是不夠的。因此,中國經濟轉型應該更多從需求側入手,擴大消費、提升購房的有效需求。從過去兩年的房地產政策看,大部分都是從供給側入手,如保交樓、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為房企提供流動性支持等,這些政策將有利於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回升,但同時進一步擴大了住房供給。如果對房地產的潛在需求(如改善性購房、3億新市民購房等)不能轉換為有效需求,那麼,供大於求的格局難以改變,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態勢還將長期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面臨的困難主要有「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這些困難中的核心困難是有效需求不足。如果通過擴大財政在民生領域的支出,推進財稅改革等使得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且快於GDP增速,同時收入分配結構又能改善,那麼,產能過剩問題、外部環境問題、預期偏弱問題等都將迎刃而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