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5年奪冠 成為世界「無冕之王」最大監獄(組圖)
2023年11月2日,上海街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6日訊】一、無國界記者:2023全球共有779名記者入獄,中國排名世界第一
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布了一份報告,統計2023年全球共有779名記者入獄,刑期從1週到20年不等,其中547人將在獄中「度過新年」。而中國再次成為關押記者最多的國家,高達121人。
文章截圖(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無國界記者組織自從2000年開始連續發布相關數據。他們表示,「只有當無國界記者組織確認記者的死亡或監禁與其新聞活動有關時,才將其列入名單」,並且名單上的人都會被進行核實。
中國數字時代編輯查閱歷年數據,並且結合另一家非政府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統計數據,發現,中國至少從2019年開始就成為全球關押記者最多的國家。
然而,如果僅僅根據無國界記者一家機構的數據,從2016年開始,中國就超過了敘利亞,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記者監獄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除了和中國當局逐年升級的新聞管控有關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維吾爾記者的大肆逮捕。根據無國界記者在2021年發布的報告《中國新聞業大躍退》,中國當局從2016年開始以「反恐」之名打壓維吾爾人,報告發布的2021年,有「71名維吾爾記者身陷囹圄,佔中國在押記者一半以上。」
此外,無國界記者還表示,在2023年除了這121名記者外,還有14名記者被關押了超過48小時,不過在年底之前已經被釋放。
排在中國之後的國家分別是緬甸(69人)、白俄羅斯(39人)、伊朗(21人)和土耳其(5人)。
無國界記者秘書長克里斯托夫.德盧瓦爾(Christophe Deloire)表示,"顧名思義,每個被監禁的記者都是被阻止工作的記者。但是這也意味著一名記者在未來會受到恐嚇。數百名甚至數千名同事也會感到頭頂上的威脅。因此,數百萬人的新聞和信息權可能受到侵犯。在這些數據的背後是人間悲劇和政治報復。我向這些記者的勇氣致敬,無論他們的性別,他們敢於冒著專制政府強加的危險,挺身而出。我感謝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團隊,特別是我們在130多個國家的記者,盡一切可能使他們獲釋。」
二、中國對歐盟的影響力網路遍佈政商學各界
2023年年底,一則新聞報導在比利時和歐洲引起了軒然大波。法國《世界報》等國際媒體通過調查揭露了比利時極右翼議員為中國利益充當線人的醜聞。而這名議員的兄弟史蒂文.克萊曼(Steven)則是聯邦議員,更是長期擔任議會的軍事採購委員會主席。
由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也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歐盟的「實際首都」,所以這則醜聞也引發了民眾對中國滲透歐盟的關注。非政府組織AcaMedia的中國研究項目SINOPSIS在1月2號發布了一份報告,系統介紹和分析了中國在布魯塞爾的影響力網路,稱「中共機構如何利用低調的代理人來培養布魯塞爾的利益相關者」。
文章截圖(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該機構從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入手來探究中國在布魯塞爾的影響力網路。報告表示,「中國共產黨針對歐盟以及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決策層的影響活動,利用了外交和間諜活動之間的灰色地帶,避開了媒體和執法部門的審查。」
該機構發現,該商會在利用商業活動推廣政治議程。這其中涉及了兩個重要的節點,"一帶一路"委員會和布魯塞爾歐洲研究院(BACES),中國當局利用商會,再通過這兩個節點,努力影響歐洲議會的議員以及歐洲學術界。
比如,比中協會主席比利時人範漢思(Hans VAN DUYSEN)雖然看上去是從事文化交流的工作,但是卻在南海議題上為中國發聲,聲稱美國在南海的存在是一種「攪局」行為。
報告指出,該商會的上級是中國當局控制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CCPIT)。而該機構則和其他的統戰機構、中國官方媒體、孔子學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CPAFFC)以及中國國家安全部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廣泛的網路。全球化和正常的國際交往會產生許多在本地的僑民組織、商會和協會等等,這些都是本地自發生長出來的組織,存在非常合理,但是報告強調中國的這些組織完全不一樣,他們是植根於外部、受中共當局控制的組織。
報告也提到,不是所有機構都有影響力,比如,布魯塞爾的中國文化中心(BCA)實際上是中國當局的宣傳機構,但是由於在本地人中的受眾較少,導致影響力有限。
然而,該報告指出這些機構的影響力大小取決於當地的合作夥伴,這些合作夥伴依靠自身的專業地位會影響對華的關係,比如向政府提供對華的政策建議、影響商界的投資和對中國的評價等等。以學術界為例,他們的專業知識是歐盟國家制定對華政策合法性的來源。作為民主國家,當歐盟各國政府制定政策的時候,需要有學術屆和專家的支持作為依據,而這些機構就成了中國統戰組織的目標。
比如,該統戰網路與知名國際關係學府歐洲學院(College of Europe)以及比利時主要的外交政策智庫埃格蒙特研究所(the Egmont Institute)等機構都有合作。然而,該網路再通過他們影響歐盟的政策制定。
最後,報告表示通過這一網路,「中共的影響力機構利用布魯塞爾商界、學術界、政界和公務部門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正在塑造歐洲的政策選擇,使其與中共的目標保持一致。」
三、明鏡週刊:俄羅斯的間諜活動最多是一場風暴,中國才是氣候變化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俄羅斯在歐洲的間諜活動隨即引發了歐洲民眾的關注和討論,更成為媒體的焦點。然而,明鏡週刊發布一篇專題文章稱中國的間諜活動才更具有威脅性,和中國相比,俄羅斯的活動簡直「小巫見大巫」。
這篇專題文章由10名資深記者、編輯和專家撰寫,他們稱「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在數量和複雜程度上都在繼續增長。來自中國的網路間諜活動已經不再侷限於商業公司,現在正試圖對德國的政治施加影響,同時還在密切關注持不同政見者和少數族裔。」文章引用了德國最重要的內部安全保衛機構聯邦憲法保衛局(the Federal Off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局長的話,「俄羅斯是一場風暴,中國才是氣候變化」。
文章列舉了控制僑民、秘密入侵關鍵網路系統、間諜活動、假新聞、加大跨國鎮壓力度和騷擾批評者等多個方式來進行對德國和歐盟的影響。
首先,報告表示,由於數字技術的進步,中國可以令本國的監控手段走出國門,控制在海外的僑民。文章引用數據指出,中國對他國數字入侵比第二名俄羅斯多出了50%。並且,「中國的網路攻擊不再侷限於公司,而是越來越多地針對政界人士。據稱,中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外交官和特工正在建立廣泛的聯繫網路,試圖獲得現任和前任德國政客的服務。」
報告稱,「來自中國的網路間諜悄悄侵入他們所瞄準的系統,並停留數年,緩慢而不引人注目地竊取敏感信息。」比如,「美國電網中已經發現了休眠的中國惡意軟體代碼」。甚至,「許多在德國藍籌股指數DAX上市的公司都成為中國網路攻擊的目標,例如巴斯夫和戴姆勒.奔馳」。
其次,中國還建立了一隻龐大的間諜組織。文章引用英國議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的說法,表示中國的間諜機構「擁有數十萬名全職特工」,「幾乎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報告還提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資助的留學生,都被要求以「以書面形式聲明效忠中國和共產黨,並且定期與大使館保持聯繫,以及遵守收到的任何指示。」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竊取了許多關鍵的技術和信息,比如「美國有關太空梭計畫的信息、孟山都公司的種子數據、白宮的電子郵件、有關超音速反艦導彈614GB的信息、蘋果公司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秘密公司數據、數百萬美國公務員的敏感數據」等等。
最後,報告還提及中國加大了跨國鎮壓的力度。報告以中國公民記者、人權活動家蘇雨桐的經歷為例,「她的手機收到了死亡威脅,並且收到了以其名義預訂酒店的確認信,但她從未進行過這樣的預訂」。明鏡週刊採訪她表示,就在最近,還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對她死亡威脅並殺恐嚇要殺死她全家。
蘇雨桐手舉劉小波畫像(圖片來源:自由亞洲)
甚至,這樣的活動還轉向了德國政治人物。德國政治家布蘭德(Brand)曾在2020年9月德國公共電視臺ZDF的節目上,對共產黨的侵略發出警告。然而,就在幾天後,他的手機突然開始出現異常。
因此,該文章希望通過揭露相關的內容,讓德國政界和民眾對中國的間諜行為更加重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