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率數據哪兒去了?中國官方最新回應(圖)


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數據「消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2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對於「消失」的青年失業率數據,其稱等待統計工作完善。中國經濟惡性循環,很快將再有1179萬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就業市場壓力陡增。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 青年失業率仍未知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經濟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8月起消失的青年失業率仍是未知數。

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城鎮本地戶籍勞動力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則為4.7%,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中國國家統計局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最近一次數據是6月份高達21.3%,創下歷史記錄。

對於何時再公布青年失業率,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會回應稱,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繼續增加,促進就業任務比較繁重。有關部門在不斷健全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長效機制,更好地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就業,加快建設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適應的勞動者大軍。

「目前國家統計局正在對青年失業率相關方法制度進行完善,待相關統計工作進一步完善之後,將適時發布有關情況,」她說。

據自由亞洲電臺12月15日報導,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許成鋼指出,中國官方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是因為這會和它的經濟增長數據矛盾。中國官方數據是二成青年失業,國內的經濟學家獨立統計更高達40%,沒有理由在高失業率情況下,經濟是正增長。

許成鋼:「當高失業率發生,不但失業的人沒了消費能力,雖然企業沒有大規模解僱人,但是會先以減薪因應,就業人口擔心失業,也會減少消費。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為什麼現在出現明顯的購買力不足,導致通縮現象。」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此前指出,中國官方統計16-24歲青年群體,除了高校畢業生,還有眾多接受中等教育後就業的人員。例如,在2001年,出生人口1702萬,2023年高校畢業生1158萬人,除去死亡、移民等因素,仍有數百萬人需要就業。特別是官方所謂的2億靈活就業人群,沒有被納入失業統計。

而北京大學的學者張丹丹曾發文指出,今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為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將再有1179萬高校畢業生需就業 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2024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預計達1179萬人,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按照往年的情況,在傳統的中國新年過後,高校畢業生們就開始找工作了,這也意味著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12月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時,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畢業生將比今年多出21萬人。

中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比2022年增加82萬人。

會議提出,要求拓展民營企業崗位,加大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提高民營企業崗位競爭力;支持自主就業創業,強化靈活就業保障,支持創業創新;穩定公共部門崗位,鼓勵基層就業;加大見習培訓力度,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維護就業合法權益,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加強招聘行為監管。

會議上,中國教育部還要求實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按比例配備校級就業工作人員,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持續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推進實施「萬企進校園計畫」,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崗位信息。

中國教育部官網同時還發布促進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26條舉措,明確要求認真落實畢業去向登記制度,依法嚴厲打擊虛假招聘、售賣協議、「黑職介」「培訓貸」等違法違規行為。

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華爾街日報》12月5日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如果不修復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信心,中國很可能無法恢復國內房地產市場活力。但要改善消費者信心並提振勞動力市場很難,除非北京當局能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否則預計中國經濟的復甦會步履蹣跚、仍舊不盡人意。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呈現出不均衡狀態,日前發布的中國11月份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雖然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略有上升,但製造業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都進一步下降,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甚至跌破50點的榮枯線,為今年以來首次。

對於製造業來說,部分問題來自外部,11月份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下降0.5個點,至46.3,回落至7月份觸及的年內低點。

但在服務業,疫情時期消費者信心、借貸和就業前景的崩潰仍是經濟復甦的巨大障礙。2021年末的房地產危機讓家庭遭受重擊,2022年的「清零」防疫封控措施更是雪上加霜,家庭尚未從這種殘酷的雙重打擊中恢復過來。房地產和就業市場實際上遭受了重創,而房地產是家庭財富的主要來源。

自2020年初以來,服務業就業一直處於滯後狀態。到2021年末,建築業就業、家庭借貸和信心三者都呈下降趨勢。然後,在2022年初急劇下滑。當時北京當局對中國多地陸續實施封城,以抗擊上海等一些主要城市暴發的新冠疫情。

直到今天,北京當局政策造成的這種傷害一直揮之不去。自2021年9月以來,服務業和建築業PMI就業分項指數平均較之前五年均值分別低1.4和4.3個指數點。根據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數據,2023年的名義家庭收入增長率僅為6%左右,而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1年的年增長率約為9%。消費者信心和借貸水平仍遠低於新冠疫情前的趨勢。

其中一個原因是房地產業為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不僅是建築工人,還有房地產經紀人、傢俱銷售商、卡車司機、工程師和其它許多崗位。除非北京當局以某種方式大規模救助開發商,否則很難看出中國經濟能如何有效地擺脫這一困境。但這在政治上異常困難,因為過去幾年遏制樓市投機和開發商過度融資的「房住不炒」一直是官方高呼的口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