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藥方 胡適防禦年輕人一畢業就墮落(組圖)


清華大學的學子慶祝畢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目前社會上失業、下崗、倒產、就業難的情況不斷攀升,催生了「潤」學的盛行,很多人下了決心要逃出中國大陸,還有人奉行「躺平主義」。大學畢業生面臨的春招,好似一場嚴酷的生存遊戲。有幸獲得工作機會的,在不斷縮水的經濟大潮中,也要時時面臨巨大的壓力。

大約100年前,也就是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也經歷過動盪與現代中國的蛻變,從政治軍事到教育思想,從科學金融到文化批判,從軍閥革命到社會運動構成了那個時代的獨特景觀。

在那個特殊時期,國學大師和思想家胡適先生將在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寫成文章題為「大學畢業生怎樣才能防禦墮落?」並於1932年7月3日在《獨立評論》發表。胡適先生以他獨特的眼光,對社會的發展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他對置身於變遷動盪不安社會氛圍中年輕人的忠告,至今讀來,仍倍感珍貴。


1958年臺北,胡適、蔣中正合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胡適的擔憂

胡適首先肯定了國難當頭年輕人肩上的擔子瀋重。作為嚴謹而又務實的思想大師,胡適認為,人生的道路上滿是陷阱,墮落的方式很多,歸納起來,年輕人踏上社會後面臨兩種危險和墮落: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慾望;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理想的人生追求。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踏入社會後,人變的實際,胡亂混飯吃,逐漸放棄自我,和社會潮流妥協,繼而隨波逐流。

胡適擔憂的人生的「墮落」和現代人口中的「墮落」有那麼一絲違和感。今天人的「墮落」通常意味著吸毒販毒、偷竊嫖賭等犯罪行為。胡適所謂的「墮落」按照現代人的看法,無非是變的實際自私,放棄做學問的獨立精神而已。可見,100年的時代洪流,一瀉千里,人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巨大的差距,100年前為有識之士不恥的人生志向之劣化,在今天看來,已經是普遍存在,見怪不怪的了。時代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呢?

那麼作為一名有良知的知識份子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眾人物,胡適給年輕人開出了三貼藥方,防禦人生的墮落。

探求精神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裡盤旋,就很難繼續保持追求學問的熱心。」、「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智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

1924年,胡適在答章士釗的一首詩中寫道:「但開風氣不為師。」這個句子出自龔自珍《己亥雜詩》,是胡適對自己在現代中國思想和學術史上之地位的自我定位。但開風氣不為師,意思是說要像龔自珍喚醒民眾,打破萬馬齊喑的局面,推動文化變革,指在學術、事業上只求創新,不圖名利,所以他鼓勵年輕人也要有銳意創新的探求精神。

閑暇的藝術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會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胡適說的話歷經百年,彷彿還通徹在風雲變化的時空中,幾乎每一個芸芸眾生都在無形當中用一生證實著他的話,屢試不爽。

閒暇決定終身,這個終身不但包括事業、學問、地位、財富,甚至體現在外貌、體型、社會交往、婚姻家庭、教子育兒上。因為,胡適提到的「興趣」實質就是我們常說的情懷的培養,是一個人的精神底蘊和品味,不只為「餬口」而活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信心的可貴

第三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瀋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麼還能夠希望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這段關於時代的評價拿到今天也是恰如其分,字字分明。有人說,今天的人面對的是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信仰的缺失,價值觀的混亂,信息氾濫卻難辨真假,不要以為我們還處在和平年代,人禍悲劇時時刻刻在上演。

社會混亂至此,除了「潤」,還有別的出路嗎?近期大陸城市跳樓投湖的事件頻發,人們的忍耐已到了臨界線。試問胡適先生如果看到現狀會怎麼說呢?

成功不必在我 而功力必不唐捐

100年前,胡適給年輕人的第三個人生藥方,提到了佛典中的一句:「福不唐捐」。拿到今天也一樣有效力。

人的任何努力不會白白丟掉,即使眼前利益失去了,福氣會以另一種形式歸來。胡適把這比喻為像種子種下去等待發芽結果的過程。而接受、忍耐這個過程並盡量保持樂觀,就是胡適所說的「信心」。

人之所以失去信心,陷入絕望,眼前一抹黑,按佛家的說法,是執念太深。比如說,人的肉眼可視範圍太小太窄,如果換個角度,轉換一下時間地點,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一個婦孺皆知的範例,其中的神髓,是人在幾經磨難中才能真正領會。胡適先生叮囑說,只要有信心,我們就還有救。這個信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試著放大自己的格局,準備接受命運的另一種的餽贈。

百年後的今天,科技已經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百年前的年輕人哪裡知道電腦、手機和網際網路,可相比於一個世紀前,初出茅廬,踏入社會,年輕人的迷茫與空虛卻愈發嚴重。

人在逆境中成長還是毀滅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社會危機的原因多種多樣,而解決危機要從人心入手。胡適先生給出的三大人生藥方,值得永久珍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附《胡適先生原文:大學畢業生怎樣才能防禦墮落?》

這一兩個星期裡,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次,都有很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點,不妨吵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為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贈與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作個防身的錦囊罷!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作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閑居了。第一條繼續求學之路,我們可以不討論。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慾望。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裏,往往所用非所學,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混官做。在這種環境裡,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決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慾望漸漸冷淡下去。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餬口養家的人所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與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裡,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力的俘虜。你在那俘虜牢獄裡,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成社會的順民了。

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慾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於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麼好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或理論上的疑難。所謂「為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為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應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為」的求知識了。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裡盤旋,就很難繼續保持追求學問的熱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智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所以我說: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智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

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葛理略(Gali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已。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答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裡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裡也不會有什麼發現。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為餬口而作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頑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會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馬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J.S.Mill)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佔一個很高的位置;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餘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託,使我們的剩餘精力有所施展。

有了這種心愛的頑藝兒,你就做六個鐘頭的抹桌子工夫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點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瀋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麼還能夠希望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古人說:「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說:「只要工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你不信嗎?當拿破崙的軍隊征服普魯士佔據柏林的時候,有一位窮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講堂上勸他的國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們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復興的。菲希特死的時候(1814),誰也不能預料德意志統一帝國何時可以實現。然而不滿五十年,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居然實現了。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該有的信心。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佛典裡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

你不信嗎?法國被普魯士打敗之後,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萬法郎的賠款。這時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終日埋頭在他的試驗室裡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他是一個最愛國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學可以救國。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由於一種微菌在生物體中的發展;(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它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這三個問題,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國大事業沒有多大的關係。然而從第一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釀酒的新法,使全國的酒醋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教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教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醫學界怎樣注重消毒以減除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發明瞭牲畜的脾熱瘟的療治藥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滅除了二千萬佛郎的大損失;又發明瞭瘋狗咬毒的治療法,救濟了無數的生命。所以英國的科學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學會裡稱頌巴斯德的功績道:「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萬法郎的賠款,巴斯德先生一個人研究科學的成績足夠還清這一筆賠款了。」

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的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法郎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穫了科學救國的奇蹟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本文留言

作者周苓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