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爲何偏愛菊花?這短短7字令人叫絕(圖)

作者:隅芯整理  2023-10-25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歷朝歷代,數不盡的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詠菊」、「讚菊」佳句
歷朝歷代,數不盡的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詠菊」、「讚菊」佳句。(圖片來源:Pixabay)

 

秋季是菊花的季節,無論是白的、黃的、紅的,但凡是綻放的菊花,總能讓人目不暇接。縱使菊花淡然地令人訝異,亦缺乏牡丹的雍容華貴、荷花的玉潔冰清,以及蘭花的芬芳馥郁,卻總令人無法忽視,甚至引發歷朝歷代數不盡的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詠菊」、「讚菊」佳句。爲何古人會如此偏愛菊花?其實,元稹的《菊花》這一首七言絕句,就已點出了關鍵: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提及菊花文句,大家總不免想起屈原《離騷》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淵明《飲酒‧其五》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鬚插滿頭歸。」鄭思肖《畫菊》的「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或是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但是,真要了解古人為何會偏愛菊花,拿元稹的《菊花》這一首描繪了菊之情態,並傳遞了對菊之喜愛的七絕來回答,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

元稹這首詩沒有任何一生僻字,文字從頭到尾都簡樸得很,但淡雅之間不失韻味,且能清晰點出眾人偏愛菊花的理由,令人越讀越覺得有意思。

第一句中,作者便以「繞」字點出了種植菊花之多:一叢接著一叢的菊花環繞著屋舍,令人覺得彷彿來到了陶淵明的家。

提及愛菊的文人墨客,陶淵明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位,而其《歸去來兮辭》、《九日閒居》、《和郭主簿二首》、《飲酒》等作品都談到了菊花。陶淵明的隱居生活可謂是圍繞著清高的「菊花」在走。無論是賞菊、詠菊、採菊……陶淵明讓眾人深察:他深深地為菊花傾倒。

菊花也因爲陶淵明的關係,背負起了隱逸、堅貞不屈、高潔正直、清逸等美好象徵。

當元稹提及住家訪似「陶家」之後,不由令人想見其家環境的幽雅脫俗,以及元稹這位詩人的志趣甚是清雅、高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則是描述了作者觀賞菊花的情景,而在忘情地賞著菊花之間,太陽逐漸西沉了。

至於直白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兩句,則道出眾人偏愛菊花的真正原因:不是無緣故地在百花中偏愛菊花,全是因為菊花開盡之後,便再也沒有花可賞了。

這兩句,點出菊花在群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因此當菊花凋零,就再也沒有花卉可欣賞。而作為世間後凋的花卉,菊花理所應當地獲得了世人的珍愛。元稹透過菊花後凋的這一自然特點,點出其得天獨厚,當然其中亦暗暗讚揚歷經風霜才凋零的菊花,具備了堅貞不拔的美好特性,同時間亦回答了世人偏愛菊的原因。

不過,菊花當真是最後凋零的花嗎?當然不是!菊花過後,我們可還有在冬天綻放的梅花、櫻花、杏花、李花等多種花景可以好好觀賞。那麼,為什麼元稹偏偏要寫說「此花開過更無花」呢?與其理解詩人是解釋愛菊的原因,倒不如理解為詩人是在強調自己對菊花的深愛。當我們感受著作者的意圖及對菊花的情感之際,亦能察覺其中充斥不俗的藝術感染力。

元稹這一首詠菊七絕,雖然題材尋常無奇,但因內容未落俗套、別樹一幟,啟發了人的思考,更在反覆吟詠時深覺回味無窮。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