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圖片來源:公用领域/維基百科)
《封神演義 》中的姜子牙,領下了師父給予的封神榜,在下山前,元始天尊明確告訴他:「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可他還是回頭應了背後叫他的申公豹。這是姜子牙在修行上的一個明顯的失誤。除此之外,姜子牙貌似無可指摘的,其實不然。姜子牙還犯下作為修行人的最大失誤,即把做事當成了修行,做事之心超過了修行,以至忘記了修行,最後墜入了世間的名利情中。
姜子牙在山上四十年,在山下三十年(從下山到封侯)。在山上是清修,在山下是實修,很可惜子牙沒有悟到。
《封神演義 》第十五章,「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天象變化,世間事得有人具體做,不能神直接來做。用元始天尊的話,「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歲月,今亦有年。修行雖是滾芥投針,望老爺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願在山苦行,必不敢貪戀紅塵富貴,望尊師收錄。」代元始去封神在天上人間都是極重大的使命,他好像壓根沒聽進去,而是誤以為讓他下山就是趕他走、斷了修行之路。南極仙翁當時就給他解釋了:「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在功成之前,子牙的確上了幾次山,那是遇到了困難去求援,功成之後咋想不起上山了呢?在萬仙陣後,老子、元始與子牙曰:「今日來,我等與十二代弟子俱回洞府,候你封過神,從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封過神之後,子牙想起再修身命做真仙了嗎?沒有,而是安享起了他的將相之位,並對之後的受封作侯感激涕零。
當子牙主動向武王進諫要分茅列土,封功臣王親等以爵祿時,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等七人立馬站出來告辭歸山。這明擺著是點化同門的姜子牙做同樣的選擇,功成身退,修道才是主業。「別駕歸山避世囂,閒將丹灶自焚燒。修成羽翼超三界,煉就陰陽越九霄。兩耳怕聞金紫貴,一身離卻是非朝。逍遙不問人間事,任爾滄桑化海潮。」可惜,子牙聽得七人告辭歸山,只是不忍離別而「不勝慘戚」,一點兒修道之心都不見了。
姜子牙緣何墮落的如此之快、如此不堪?一方面,和歷史上其他修煉法門一樣,他的師父沒有給他講明講透真正的實修之法,他自己也不明白修煉的實質是什麼。另一方面,也確實凸顯了紅塵之惡。
元始天尊在姜子牙下山前的偈語中明言,「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分且安然。」面對連續不斷的困境——賣笊籬一個也賣不掉,賣面面被風颳走,開飯館沒一個人來吃飯,被老婆不停的數落直至休棄,被天子通緝捉拿……姜子牙的內心恐怕並不平靜,這從他與馬氏的對罵片段中可以看出來,彼時姜子牙的心裡也充滿了忿忿不平和疑惑。因為元始天尊的告知,他知道自己是大器晚成,在接下來的人世間是有大的使命要去完成的。
可是,接下來每一天迎接自己的是什麼、如何面對和走過眼前的一個個具體的關難,這一切對姜子牙是迷茫的。他並沒有意識到老年娶妻等這些都是給他有意安排的實修場地。他搞不懂這些瑣事煩惱與之後的使命之間的關聯。搞不懂就磨,一磨磨了二十多年。終於,他迎來了明君的賞識和重用,意氣風發、大展才華的時刻來臨了。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姜子牙顯然對文王及後來的武王都是深懷知遇之情的。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姜子牙拼了老命為姬氏打天下的一個很大的動力。他沒有從師父、師兄等眾神的角度或修煉人的角度,而更多是從人的角度去看待世事興衰和君臣關係。主要是因為自從姜子牙下山之後,就不再視自己是一位修行人。
其實,任何修行人一旦陷入姜子牙式的勞苦奔波,加上在實際心性修行方面不夠清晰、不夠抓緊,就會慢慢的淪為了常人。
《封神演義》中李靖和姜子牙是個對比。相類似的是,陳塘關李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侖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遁術。因仙道難成,故遣下山輔佐紂王,官居總兵,享受人間之富貴,這是伐紂前他的背景。在伐紂成功後,李靖也完全可以像子牙一樣接受爵祿,和妻兒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和子孫綿延的富貴。但李靖沒有,反而堅定選擇了進山修煉,最終肉身成聖。相反,史傳姜子牙在百歲之年又娶了一位名為申姜的女子為老婆,生下一個女兒(即後來的皇后邑姜)和十三個兒子,這完全符合民間一般所謂的家丁興旺、富貴地位無人可比了。
其實,真正的修行人都不會忘記自己來世的真正意義與洪願,無論身處逆境或創下莫大成就,都會一心修煉到底,絕不會緊抓著對世間的執著不放,當然就不會做出跟姜子牙一樣的失誤與遺憾了。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