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東再成火藥庫 歷史長河或拐彎(組圖)

 2023-10-13 00: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以
2023年10月8日,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從加沙城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圖片來源: MOHAMMED ABED/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13日訊】就在俄烏戰爭陷入膠著狀態,西方預言中共必然武力侵臺之時,剛消停不到兩年的中東火藥桶又開始爆炸。10月7日,巴勒斯坦極端伊斯蘭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此次行動被命名為「阿克薩洪水」(AksaTufani),一向以驍勇善戰著稱的以色列10月8日正式向哈馬斯宣戰,並空襲哈馬斯據點,加薩地區淪為修羅場。鑒於現階段三場正在發生的以及可能發生的戰爭,美國都將是一個不親自下場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角,其是否介入、以及介入的方式與深淺程度,將決定那塊土地今後的生存狀態。

哈馬斯為何要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

這次哈馬斯突襲以色列,與俄烏戰爭時美國及西方國家輿論一邊倒、封殺俄羅斯媒體不同,各種聲音都出現,對於判斷情況相對有利得多。

這次行動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哈馬斯明知恐怖襲擊會遭到以色列的強力報復,為何還會發動這次行動?二、號稱世界第四大情報組織的摩薩德為何事先沒得到情報?

後者的猜想如汗牛充棟,但真相如何,得沉澱一段時間方會浮出水面。對第一個問題,半島電視臺10月9日那篇《「阿克薩洪水」如何顛覆以色列在地區的野心?》

給予了清晰的解釋:繼中國推動沙特伊朗外交正常化之後,美國也在支持並推動沙特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正常化進程,而這將是一項重大的地緣政治轉變——它將導致巴勒斯坦問題被繞過、被拋棄,並將巴勒斯坦人的命運丟給內塔尼亞胡的極端主義政府掌控。分析人士認為,哈馬斯發動這次行動,能夠扭轉巴勒斯坦局勢,並使那些繞過巴勒斯坦人清算巴勒斯坦事業的企圖變得難以實現。

以
以色列南部一場音樂節遭到「哈瑪斯」武裝襲擊,現場民眾竄逃(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來自於X)

以色列對哈馬斯的回擊明確快速,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於10月9日宣布:「(戰爭)第一階段即將結束,絕大多數滲入我國領土的敵軍已被消滅」,並提醒以色列人,以色列「正在開始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爭」。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正趕回以色列,準備為國效力。

戰爭仍然是西方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對峙

世界各國已經陸續表態,兩大陣營涇渭分明,仍然是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對峙:

10月7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發言,譴責哈馬斯,並表示美國準備提供一切適當的援助支持以色列政府和人民。在10月8日下午聯合國舉行的緊急閉門會議中,美國還呼籲安理會所有成員國強烈譴責哈馬斯襲擊以色列。

歐盟理事會主席查理斯.蜜雪兒、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舒爾茨與英國首相蘇奈克,以及烏克蘭外交部、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均表態譴責哈馬斯、支持以色列。

表態提供援助的目前還只有美國。

歐盟成員國一致譴責哈馬斯針對以色列的「恐怖襲擊」,但不少成員國對歐盟委員會10月9日暫停對巴勒斯坦的援助這一決定表示不滿。愛爾蘭政府發言人當即表示,都柏林認為歐盟委員會專員單方面決定暫停對巴勒斯坦援助缺少合法性,西班牙則明確表示反對。盧森堡外長亞瑟伯恩表示,「200萬人生活在加薩走廊,他們同樣是哈馬斯的人質,這種做法,只能把他們推向哈馬斯一邊」,「我們的援助是對加薩人民的援助,並不是給哈馬斯送錢。」

俄羅斯、中國則呼籲雙方克制,不要讓事態升級。

支持巴勒斯坦的國家明顯多於以前

伊朗是旗幟鮮明支持巴勒斯坦的國家。伊朗最高領袖顧問表態稱:「我們支持阿克薩風暴行動,我們將與巴勒斯坦自由戰士站在一起,直到巴勒斯坦和聖城解放。」

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導彈聲援哈馬斯,作為回應,以色列炮兵襲擊了黎巴嫩領土。

卡達與沙烏地阿拉伯發表聲明,一致指責衝突的起因是以色列一貫持續的侵略行為。

遠離戰火的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在10月7日重提9月中旬他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西方大國不要用雙重標準區別對待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佩特羅在社交媒體X發文說,「我支援建立和平對話,巴勒斯坦國將得到全面承認。」

土耳其的聲音讓美國感到特別刺耳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顯然有備而來。他的態度半點也不含糊,除了警告以色列不要升級巴以衝突,強調通過國際法解決衝突,還附送上解決方案:1、只有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中東和平才有可能實現;2、按照1967年邊界建立巴勒斯坦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已經刻不容緩;3、土耳其人民強烈要求派土耳其軍隊駐軍加薩。與此同時,埃爾多安分別與巴勒斯坦及以色列兩國總統通話,表示土耳其準備斡旋以巴衝突。

埃爾多安的顧問奧克泰.薩拉爾寫道:「雖然我們不支持戰爭或暴力,但我們認為巴勒斯坦發起的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防禦是一項合法的權利,我們完全支持。」

土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圖片來源:Brookings Institution from Flickr/CC BY-NC-ND 2.0)

土耳其自視為奧斯曼帝國的傳人,近年來多次宣稱,聯合國並不只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暗示土耳其在聯合國應該有與五常相侔的話語權。土耳其是中東難民湧向歐洲的咽喉之地,每逢歐盟做了讓土耳其不順眼的事情,埃爾多安就發出放百萬難民過境的威脅。今年5月大選時,西方國家幾乎一邊倒地支援另一位總統候選人,西方媒體則一致預言這位意圖做「現代哈里發」的總統將結束長達20年的專制。因此土耳其媒體明確指出西方在土耳其策動「顏色革命」。等大選結果出來後,西方國家為避免關係繼續惡化,紛紛在第一時間送上給埃爾多安的賀信,但這個梁子已結。

以色列的護法美國對2013以巴衝突的態度

以色列1948年5月建國,建國當天就與周邊阿拉伯國家開打,此後七十多年,各種戰爭從未斷過。如果沒有美國的全力加持,以色列人根本無法持續到今天。 

窮得只剩下爛命一條的巴勒斯坦,又是依靠什麼與以色列血拼了整整75年?表面上看,以色列對付的主要是又窮又硬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哈馬斯,實際上以色列要對付的可是整個中東。在巴勒斯坦的背後,有一群對以色列恨得牙痒痒的友國,這些國家要不是因為打不過以色列背後的美國,早就把以色列撕成碎片扔在風中了。

美國為什麼必須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建國被聯合國批准,乃因猶太人受到德國納粹的殘酷迫害。但美國此後卻是不得不為,因為猶太人在美國金融界、教育界、媒體界耕雲播雨大半個世紀,早就成為決定美國政治走向的重要力量。如果說美國兩黨對臺灣的支持是時勢決定,對以色列的態度則事關本黨生存,沒有誰敢不支持。

眼下美國已經明確表態支持以色列,但美國究竟會以什麼形式介入?介入多深?恐怕還在觀望猶疑之中。

半島電視臺在10月9日發表的《美國干預「阿克薩洪水」行動可能性》一文中,引述《華爾街日報》8日報導稱,伊朗官員在準備入侵以色列時疏忽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否認了這一說法,強調美國官員「尚未看到伊朗指揮或幕後這次襲擊的證據」。退役將軍巴裡.麥卡弗裡在接受美國MSNBC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如果以色列的存在受到威脅,美國可能會直接進行空中和海上打擊,只有當以色列的中東鄰國大力介入時,華盛頓才可能進行干預。」鑒於以色列軍隊的地面能力,麥卡弗裡排除了向以色列派遣美國地面部隊的可能性。當被問及美國和以色列的其他盟友是否也會介入時,麥卡弗裡表示,現在討論這樣的問題還為時過早。

以
2023年10月11日,以色列軍隊炮擊加沙地帶軍事目標(圖片來源: 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我認為,面對2023年10月以巴衝突,美國還需要做幾項權衡。

一、美國必須削弱中國在中東地區日漸增長的影響力。今年4月,中國促使伊朗與沙特外交關係正常化,得意之餘宣稱要推進以巴和談,並得到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認可。美國不得不推進以色列與沙特關係正常化,以消減中國影響。

二、美國國債已經高達34萬億,戰爭就是燒錢。以巴戰爭爆發前,國會已經阻止新的援烏計畫;戰爭開打之後,美國輿論都指出,拜登必須在烏克蘭與以色列中做出選擇,多半會棄烏救以。但拜登這樣做必須獲得烏克蘭諒解,因為拜登在副總統任上與烏克蘭的利益關係是眾議院準備彈劾的重要內容,拜登必須為自己搭個平穩的台階。10月10日,白宮宣布正在考慮將對以色列和烏克蘭的援助納入一項法案,以便國會必須同時批准這兩項舉措。其實拜登知道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多半會否定這法案,其目的不過是讓烏克蘭看到自己已盡全力,將怨恨發泄到共和黨頭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奧斯曼帝國隨風消逝,中東地區從此成了一個修羅場。在《阿拉伯的勞倫斯》中有句著名的台詞:「只有兩種人可以在沙漠找到樂趣,貝都因人和神,而你兩者都不是。相信我,對普通人而言,那只是個燃燒的大火爐。」(only two kinds of creature get fun in the desert:Bedouins and gods,and you're neither.Take it from me,for ordinary men,it's aburning,fiery furnace)。那地方,裁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就是實力支撐的暴力。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