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20年來最差 國安法下失去國際地位

【看中國2023年10月6日訊】經過3年新冠疫情「清零封關」後,香港疫後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前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馬時亨接受香港傳媒訪問表示,現時香港的經濟是近20年來最差,他形容是「腹背受敵」;一來地緣政治關係令外資流入減少,加上中國大陸也有很多問題,不能像以前「背靠中國」。

歐盟最新報告表示,香港人權和自治情況持續惡化,中資企業增加、外資撤離,有時事評論員憂慮,國安法之下香港的國際地位可能被新加坡取代。

香港今年初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港府不斷向外推廣疫後「復常」,重返國際舞臺,不過,一連串的數據卻顯示,中港兩地全面通關並沒有即時帶動香港經濟復甦。

港股全球表現第4差 新股集資20年最低

香港政府統計處7月底發布的統計顯示,第二季GDP(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1.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3.5%;進出口表現方面,統計處8月24日公布的統計顯示,7月出口按年下跌9.1%,連續下跌15個月;進口下跌7.9%,連跌第13個月。 7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00億港元(超過38億美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8%。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9月底報導,中國經濟令投資者受到了驚嚇,到目前為止,香港股市今年已下跌超過11%,是全球表現第4差的股市,新股上市集資的資金只有27億美元,是20年來最低。

據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估計,今年頭三季度,香港的全球集資市場排名只能達到第8位,落後於中國大陸、美國、阿聯酋、印度和印尼。如果撇除10億美元的超大規模新股,香港新股的平均集資額從去年的7.5億美元下降至今年的5.9億美元,是過去10年中最少的。

馬時亨指香港經濟20年最差「腹背受敵」

香港富衛集團主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馬時亨日前接受網媒《香港01》訪問表示,現時香港經濟是近20年來最差,整體經濟弱,各行各業都面臨困境,股市、樓市(房地產)都跌,每個人都較之前窮,所以消費力減少。

馬時亨形容香港目前「腹背受敵」,一來地緣政治關係令外資流入減少,加上中國大陸也有很多問題,不能像以前「背靠中國」,庫房「縮水」(資金減少)加上財赤,有機會令香港政府有公共財政壓力。

據香港政府上星期五(9月29日)公布的統計顯示,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4月至8月)赤字接近1,362億港元(約175億美元),截止8月底財政儲備為超過6,986億港元(約896億美元),較7月底減少約391億港元(超過50億美元)。如果撇除港府發行的綠色債券收益,財政赤字超過1,828億港元(超過234億美元)。

評論員指財赤或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前香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時事評論員利世民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20年前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期間,馬時亨出任財庫局局長,當時中國經濟仍處於高增長的時代,加上當時的疫情高峰約3個多月就過去,香港經濟在沙士疫情過後基本上就反彈,但是2023年新冠疫情後,香港的經濟不能夠像20年前那樣及時反彈,他認為馬時亨評論香港經濟20年來最差,某程度是對的。

利世民說:「但是不要忘記03年那時候,中美關係沒有這麼差,甚至乎美國自己都是在那段時間,都有一個相對上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美元其實是處於一個相對高息及緊縮的狀態,香港作為一個美元化的經濟體,因為聯繫匯率的關係,是不可能在這個情況之下有任何利好的因素,即是香港無論在宏觀經濟上、在地沿政治上,甚至乎中國大陸本身的經濟結構以及社會狀況,等等因素現在都是非常之不就香港的,所以馬時亨那個判斷是不是對,我想某程度上都對的。」

不過,利世民對馬時亨指港府應該趁機會作大刀闊斧的改革有疑問,他認為似乎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不妥當,但是欠缺解決之道。

利世民又表示,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差過20年前沙士的時候,因為現時政府開支的規模比以前大,以目前的速度慢慢縮減財政儲備的話,可以預見大約兩年左右,香港就會正式進入一個財政危機,可能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利世民說:「香港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就是我們行聯繫匯率制度,行聯繫匯率制度是令到這個政府不能夠透過發港元或美元債,去處理它不論中短長期的財政開支問題,換句話說如果接下來的日子,政府又沒辦法削減開支,又沒辦法開徵新的稅收、又沒辦法增加其他收入,它唯一可以行的一步,就是可能要改變一下香港現在一些很根本的經濟結構、即是一些很根本的制度,我不覺得它會放棄聯繫匯率、(港元)貶值然後走去發港元、美元債,這個做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是災難性。」

港元或走向澳門的「葡幣化」

利世民估計,港府可能將部分涉及開支的項目以人民幣融資,甚至支出都是以人民幣結算,包括髮展與大灣區融合的新界北部都會區以及明日大嶼等項目,美其名為順便推展香港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將來港府可能有兩盤帳目,一個地方同時使用兩種貨幣,即是人民幣及港元,不排除日後港元走向澳門的「葡幣化」。

利世民說:「我想港幣‘葡幣化’吧,即是大家瞭解澳門的經濟就知道。澳門其實本身有澳門的葡幣,但是沒有人用的,因為其實葡幣理論上同港元掛勾的,但是人們如果真的很貴重的東西,或者收在自己床底下的‘曲奇餅罐’那些錢,就是港幣來的,日常生活使用應用就是用人民幣,就沒有人用葡幣的,葡幣基本上純粹是‘紀念品’來的。我想未來港幣的情況都會類似,即是人們如果自己要儲存、收藏可能就會用美金,如果你平時使用的甚至乎可能愈來愈多交易進行都是用人民幣,結果又是這樣很多人有兩盤帳,有用多過一種貨幣,其實這個情況都不是說很罕見的,即是很多地方都是這樣。」

劉夢熊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失血

前政協委員劉夢熊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的股市中資企業佔的比例愈來愈高,外資撤離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他認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一定影響,加上香港股市的總值大概35萬億(接近4.5萬億美元),但是目前每日成交只有800億港元(約100億美元),完全不成比例,而且在2千多家上市公司當中,有接近1千家是「零成交」,還有100多家被停牌,他認為反映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失血」,世界第3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被新加坡取代。

劉夢熊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失血’,甚至IPO(新股集資)的數目裡面,金額還低過印尼,這些在以前根本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說,近年來一系列的政策給人家去質疑,現在香港即是說從北京的治港系統,乃至香港的特區它們所行的路線、所執行的政策是否是要將香港變成了一國一制,要將香港(中國)內地化,要將香港變成(中國)內地普通城市呢﹖人家在質疑這件事情,儘管北京口頭上都是說要堅持一國兩制,但是在做的事情當中,恰恰人家就覺得就是往一國一制的方向去行。」

歐盟報告指中資比重增外資撤離香港

由中國全國常委會直接制訂的《港區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歐盟執行委員會今年8月中發布的《2022年度香港報告》提及,香港人權和自治情況持續惡化,令人質疑中國當局「一國兩制」的承諾。

報告也提及香港經濟數據顯示,2021年外來直接投資(FDI),中國大陸佔香港接受外來投資的28%,是最大來源,而香港的對外投資有49%流向中國大陸。而中企在香港數量比2019年6月增加了17.5%;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更佔了香港股市值的77%,但超過5%的外資撤離、12.5%外資區域中心撤出香港。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9月底報導,更廣泛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促使美國官員禁止美國投資某些中國公司,受此影響,一些西方投資者正在離開香港。

報導又表示,走向破產的中企名單越來越長,其中大多數在香港上市,這引發了人們對香港的公司治理標準越來越多的不信任。金融市場的不確定,加上政治上的變化,正在讓一些投資者認為,香港似乎與中國其他城市沒什麼兩樣。

駐香港外國律師逐步撤離

駐香港的外國律師亦開始逐步撤離,據香港律師會網站統計,香港註冊外地律師的人數,由2018年9月的1,533人,下降至今年8月的1,428人,5年間外地律師的人數下降約7%。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多位在港執業的律師表示,由於人們無法理解《港區國安法》的界限在哪裡,越來越多的外國律師正在逃離香港。

據《日經亞洲》報導,國際律師事務所爭相擴大在新加坡的業務,報導引述有律師表示,最近幾個月最少有6家跨國律師事務所進駐新加坡,希望捕捉中國富裕階層調動離岸財富,或分散業務至東南亞的機遇。

評論員指香港國際地位或被新加坡取代

時事評論員利世民對美國之音表示,國安法之下香港的國際地位可能被新加坡取代,香港已經失去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之間的「中間人」角色。

利世民說:「現在香港外資既不覺得安全,而大陸的企業亦不覺得香港有什麼特別,就是這個原因香港就已經沒有了那個‘中間人’的角色。現在這個‘中間人’角色很明顯就是被新加坡在做,而新加坡除了這件事情之外,它還有其他東盟國家那個連接及關係;其實人家有的東西我們沒有,我想這個是香港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本身以前有的那個高度自治,現在沒有了,新加坡定義上就是一個國家,它當然高度自治了。」

利世民表示,港府一定會強調香港仍然是普通法,尤其是民事案件當中,個人與個人或者個人與企業之間的商業糾紛,仍然可以用民事法進行,不過,他擔心民事的商業糾紛,會不會被個別有權勢人士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甚至動用公器處理私人問題,這些也是外資對香港法治的疑慮。

利世民說:「早一陣子有些代表的士業界利益的就說,在香港Call Uber是‘引入外國勢力’。你見到這種‘莫須有’、濫用這些國家安全的語言威脅外來的競爭,不是沒有發生是有實在的例子告訴我們,在香港有很多人是會‘拿著雞毛當領箭’的事情發生,作為外資是不是要冒這個風險呢﹖尤其是香港的市場‘豆腐閏咁細’(像豆腐乾這般小),你不是說要我放一個人在這裡被你拘捕,就是為了香港的市場吧﹗」

劉夢熊:問題在香港、根子在北京

前政協委員劉夢熊對美國之音表示,多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地產股,包括碧桂園、中國恆大等相繼崩盤,香港的地產市道也愈來愈疲弱,影響香港政府的稅收及賣地收入,造成結構性的財政赤字。

劉夢熊預計港府目前約896億美元的財政儲備不能支撐多久,未來一兩年將會下跌到危險的水平,他認為香港目前的經濟問題,源於「一左二窄」的錯誤傾向,要提振香港經濟必須恪守《基本法》,回到一國兩制的初衷。

劉夢熊說:「香港作為財政儲備非常豐厚,政府的公共開支裡面綽綽有餘,這些‘好日子’應該走到盡頭。所以我8月21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標題就是:《問題在經濟、根子在政治》;同樣香港的問題,我覺得它是由於‘一左二窄’的錯誤傾向造成,所以亦都是說‘問題在香港、根子在北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