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進入了「全民降薪」時代(圖)
中國已進入了「全民降薪」時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9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已進入了「全民降薪」時代,公務員降薪的同時,多地近期也傳出因政府財政補貼減少,導致退休教師、醫生等政府事業單位員工的收入嚴重下降。
公務員減薪最低二成
疫情之後中國各地方出現財政問題,公務員也傳出減薪的消息,港媒報導,廣東部分地區公務員開始緩發補貼,北京和天津公務員系統也已明確減薪計畫,浙江有公務員薪資削減幅度甚至達2成。
香港星島日報網今天引述50餘歲的浙江某城市公務員林順(化名)表示,「今年收入要降3至4萬(人民幣,下同),我快退休了還好,年輕人苦了」。
林順說,他所在的單位年中突然宣布降薪,全市其他區下屬單位也境遇類似,「有的區減少10%,有的甚至達到20%,領導幹部相比年輕人會降更多」。
報導說,稍早前有消息指出,上海處長層級的公務員年薪由35萬減至20萬元,科長層級年薪由24萬減至15萬元,減幅達4成以上;此外,廣東部分地區公務員開始緩發補貼,北京和天津公務員系統也已明確減薪計畫。
林順告訴星島日報記者,他所在地區的降薪許多是透過「變相」的形式,例如今年上級部門對下屬單位的年終考核要求突然變高,大家達不到要求,各種年終獎勵就會自動下降。原本單位內部自創的獎勵式補貼、各種名義獎金等也被上級部門以「規範」為由統一取消。
林順分析,「降薪的原因還是與疫情後經濟總體復甦不大有關,還有所在行業市場沒有根本性好轉,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不過,失業大潮下,想擁有「鐵飯碗」的應屆生仍如過江之鯽。林順透露,他所在單位的級別不高,但職務的招聘要求卻是非碩士學歷不錄取,「我們每年就推出1至2個崗位,但只有碩士才能報考,錄取比例可能是幾十比一」。
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1至8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總額達人民幣6.3萬億元,發行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截至去年11月,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35萬億;中央政府債務餘額累計為23.3萬億元,合共78萬億元。另外,各地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驟減,依靠賣地收入支持的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依靠政府財政支付的公務員薪水、事業單位運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事業單位也在降薪與獎金
除了公務員降薪,各地接二連三熱傳事業單位員工被降薪和取消福利。綜合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北京同仁醫院醫生們反映8月工資大幅縮水,績效獎金和夜班費降幅達50%。醫生們隨即向醫院提起申訴,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報導引述北京同仁醫院醫師說,降薪事發突然,僅在發薪日前一天,由科室和醫生「打招呼」。多位醫務人員及相關專家分析,近年來醫院虧損是導致醫生降薪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防疫等工作量增加,基層醫院要購買日常防疫所需要的防護設備、耗材等,支出又增加了。
不少中國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熱議醫生、教師、記者和警察降薪趨勢,並稱中國已進入了「全民降薪」時代。有的人說:「北京同仁醫院是中國頂級的眼科醫院,他們都如此了,那麼其他醫院呢。近兩年,不斷有醫院降薪,甚至有發不出工資的現象。今年6月份,河南洛陽、廣西等地就傳出了醫師降薪的消息。上海醫院一位頂級胸外科醫師譚強說,他平均做一臺手術,收入不到500元,還不如上海灘一位好一點的理髮師。」
另一位上海市民說:「我一個客戶是上海一家醫院(瑞金醫院)的醫生,他說上海很多醫院都集體降薪了,降幅沒有細說,不過,醫生的工作真的很辛苦。我們應該減少的是醫生不合法的收入,而不是工資和獎金。」
在廣州,一位市民披露,他母親是廣州某高校退休教師,退休金有將近8000元。學校的退休辦公室上個星期通知所有退休教師回校簽一份最新的《教師退休金標準》書,已經退休教師的退休金降了將近五成。他母親退休金從8000元降至4500元。最高的退休金9000元降至5000元。10月1日生效。
另外,網傳江蘇省揚州市要求公職人員清退2021年度基礎績效獎,並於明年3月底前完成。該份通知顯示,9月18日,揚州市津補貼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召開會議,傳達江蘇省財政廳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最遲在2024年3月底前完成2021年度基礎績效獎的清退工作。
一位因個人安全不願具名的事業單位人員徐女士9月29日告訴自由亞洲電臺:「2021年績效獎金是2022年初發的,現在2023年要退的是2021年的錢(績效獎金)。今年底發績效獎金的時候就會扣除。」
該通知寫道,在職人員各單位測算清退金額,每月從當月應發工資中扣除核定的2021年度月均基礎績效獎,共持續6個月,也可一次性扣除半年績效獎金。2021年及以後年度退休、調出人員(已部分或全額發放2021年基礎績效獎),由各單位在規定時間內組織清退到位。
天津退休教師顏女士透露,據她瞭解,天津、南京、大連等地的警察被降薪兩成:「這是疫情之後才出現的,要求公務員降薪,退獎金等開始多起來了,以前沒有過。老百姓眼中的‘鐵飯碗’、‘金飯碗’現在開始降薪了,這不是發生在一個地方。」
青年人失業無薪
據官方統計,中國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1158萬,刷新歷史記錄;而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持續創下歷史新高,並且逐月攀升,1至6月分別為17.3%、18.1%、19.6%、20.4%、20.8%和21.3%,而青年失業率在屢創新高後,官方不再發布相關數據。
北京青年在網上的評論說,「身邊10個朋友7個待業」。
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15日公布了8月份經濟數據,至於外界最關心的青年失業率,卻仍然是一個神秘的未知數。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今年我們調研和一些部門的數據情況來看,今年青年人就業在8月份出現明顯改善,說明就業政策特別是青年人就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中國官方不再發布青年失業率信息後,卻出現了一個「慢就業」的新名詞。官媒《中國青年報》 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日前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9%的受訪者周圍有「慢就業」的大學生;62.4%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選擇「慢就業」是因為對未來還沒規劃好。
文章訪問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夏青雲表示,「大學生‘慢就業’正逐漸被接受和實踐,並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就業理念」。
此前在8月15日,中國青年失業率就沒有發布。付凌暉在發布會上說,自今年8月份開始,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布。
付凌暉解釋稱:「主要原因是經濟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統計工作需要不斷完善,勞動力調查統計也需要進一步健全優化。」
此前付凌暉7月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今年的情況看,6月份,青年失業率為21.3%,比上月有所提高。從下個月(8月)情況看,由於青年畢業生、年輕人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有可能還會有所提高。
根據付凌暉的表述,或因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就業市場十分緊張,而此次青年失業率的數據很難看,所以停止發布該項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在9月15日仍然沒有公布,並有可能永遠消失了。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此前指出,中國官方統計16-24歲青年群體,除了高校畢業生,還有眾多接受中等教育後就業的人員。例如,在2001年,出生人口1702萬,2023年高校畢業生1158萬人,除去死亡、移民等因素,仍有數百萬人需要就業。特別是官方所謂的2億靈活就業人群,沒有被納入失業統計。
在6月份,中國官方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為21.3%,這是自2018年有該項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也是官方最後一次發布的青年失業率。
而北大學者張丹丹曾發文指出,今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為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指出,對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來說,突然暫停發布相關數據的做法體現出一種令人擔憂的模式,即中國經濟的關鍵領域愈發不透明。他們警告說,北京當局阻礙信息流動的舉動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本就脆弱的信心,削弱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此前北京當局正在強調吸引外資的重要性。
位於北京的投行香頌資本(Chanson & Co.)的董事瀋萌說,無論中國官方是否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都不會改變國內民眾的看法。他指出,不公布數據只會加劇市場對中國經濟健康狀況的擔憂。
彭博社的報導認為,沒有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成為中國逐步限制敏感信息的最新舉措。
報導指出,除了青年失業率,北京當局不斷限制和縮減披露範圍的還有土地銷售、外匯資產、債券交易、CONVID-19(新冠病毒)疫情死亡人數、學術信息、高官履歷等信息的揭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