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9月1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低迷,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水泥、造紙、百貨、餐飲、食品及醫美是中國「6大內需慘業」,更點名9大台廠未來將面臨極大挑戰。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六大中國內需產業,包括水泥、造紙、百貨、餐飲、食品、醫美,這六大產業2019年合計在中國創造新台幣609億的淨利,去年只剩下48億元,大幅衰退9成。
水泥業在2019年賺377億元,去年剩下15億元,台泥、亞洲水泥受到影響最大。其次是造紙,賣掉富春山居的榮成仍難挽頹勢。整體在中國的造紙業在2017年有42億元淨利,去年賠掉45億,上半年賠了21億。榮成的少主鄭瑛彬一度意氣風發,現在面臨考驗,股價也從52.4元跌到最慘只剩14.3元。
謝金河說,另一個是百貨,去年在中國賠38億元,在90年代,台商百貨業滲透到中國二、三線城市,後來一間一間收,目前頹勢仍在持續。像大洋百貨已經連續虧損3年,去年虧損近半個股本。
再來是餐飲,八方雲集把中國的店收了,瓦城只留下兩個店,去年台灣在中國虧15.6億,疫情衝擊是主要原因,不過今年疫情揮去,台灣的餐飲也只在損平邊緣,食品受到影響比較小,不過以中國市場為主力的佳格上半年EPS只有0.49元。
醫美這三年在疫情蔓延下受到影響最大,羅麗芬在2018、2019年都賺超過一個股本,去年EPS只剩下1.16元。這些年把希望寄託在中國市場的麗嬰房已經連續6年虧損,每股淨值剩5.71元,股價從53.5元跌至谷底剩4.95元。
謝金河指出,過去30年在中國大起的年代,中國市場充滿無限大機會,大家爭相卡位,現在頻頻關店。像是在香港上市的奈雪的茶,21年上市第一天股價18.98港元,現在最慘跌到3.65港元,去年奈雪的茶虧5.46億港元,現在1200個店正面臨沉重壓力。
他提到,最近《紐約時報》一系列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Gram Ellison說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在未來十年,我們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不是她的崛起,而是她的衰落,中國從全球的採購,正在不斷減少!」
《經濟學人》公然唱衰習近平
日前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封面,標題是「XiˊS FAILING MODEL」,封面上的圖片是習近平滿面愁容地駕馭一條龍,引起全球熱議。
在《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報導中,文章直指中國已陷入惡性循環,華爾街的「中國夢」也逐漸破滅。北京在2022年底放棄清零政策,世界寄望中國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最強大的引擎,結果中國經濟並未如預期復甦,反而是「步履蹣跚地從一個水溝跌入另一個水溝,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挑戰,獨裁的中國政府正做出錯誤的決定。」
《經濟學人》在總結報告中提到,中國問題始於領導層決策受到意識形態支配。中國經濟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情況會變得更糟糕,未來的問題還包括人口老化、美國科技制裁及中國經過40年的快速增長後,陷入一個令人大失所望的階段。
最近《紐約時報》也大篇幅探討「為什麼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會如此難以解決?」報導點出2016年周小川在人行行長任內為了刺激拉抬經濟,鼓勵借貸、擴大槓桿,讓房企大規模到銀行搬錢,結果養出像恆大、碧桂園、融創這種上兆元人民幣債務的巨獸,而中國的鬼城現象也遍布到二、三線城市。
報導最後對中國下了一個結論:「對未來沒有什麼期待,在經濟困境中掙扎的中國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在《紐約時報》撰文探討「中國經濟危機有多可怕?」他提到中國這次經濟泡沫會比日本大,災情也會比日本更慘重,同時他認為中國經濟如果崩潰,對美國影響不大。這個觀點也跟大多數人看法不一樣。
對比中國經濟頹勢 台灣韌性與經濟實力顯著
在關鍵評論網報導中,謝金河在評論文章中指出,中國經濟逐漸顯現頹勢,最近也在台灣出現顯著的新效應。首先是正在進行中的總統大選,過去民調支持度一直膠著在3成到3成5的副總統賴清德,在美麗島的滾動式民調中首度突破四成。
謝金河認為,這個民調的大變化背後的潛在因素也與最近一連串中國經濟噩耗有關。對台灣民眾來說,2024總統大選是一場台灣選擇西方生活價值與中國獨裁極權價值的分水嶺,這是台灣民眾必須面臨的選邊站,台灣人民現在就像選女婿的心情,仔細檢視有志總統大位的三位或四位總統參選人。
另一個現象是台灣的資金回流景象。他提到不久前從台南回台北的高鐵車廂上遇到一位企業界熟悉的朋友,對方透露現在透過地下管道,從中國匯回台灣的資金成本,過去大約在1至2%之間,現在中位數約在7至8%,較困難的案子可以到12%,他說要從中國撤出資金愈來愈嚴格,也愈來愈困難。
謝金河說,從這位台商企業主的一席話可看出,過去30年,台商是中國經濟奔馳的最大受益者,現在很多人正想盡辦法把過去在中國經營的成果帶出來。
謝金河指出,台灣資金是充沛的,去年台股漲到18619點,今年最高來到17465點,距歷史高點不遠。這些年政府努力打房,但台灣的房價下跌有限,這是顯著的資金回流效應,也許短期間,台灣經濟會受到中國經濟下滑衝擊,但台灣從半導體到AI應用,正逐漸走出一個產業新境界。
他提到,過去幾十年很多人擁護中國唱哀台灣,把台積電比成日本東芝,也把台積電改成美積電,又說台積電掏空台灣。但這些情況都沒有發生,反而是民眾看到中國經濟的頹勢,也逐漸看見台灣的韌性與經濟實力。這次在國家路線的選擇上,台灣民眾逐漸找到信心,經過那麼多外在變數的衝擊,台灣仍是2300萬人安身立命的家!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