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上海街頭人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31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日漸衰退,台商西進淪為「台流」,海基會協處「滯陸國人」返台案件遽增。另外,中國新版《反間諜法》7月上路之後,當局持續對前往大陸的台灣民眾進行盤查。海基會再次呼籲台灣民眾赴中前務必妥慎評估、注意人身安全風險。
據中央社報導,海基會副秘書長蔡孟君今31日於背景說明會稱,中國經營環境嚴峻,因經商失敗等導致病困滯陸的台灣民眾明顯增加,截至今年7月累計60案,已達前年度案件數72%;2019年至今年7月累計316件,也導致海基會相關預算在6月提前用罄。
其中,急難救助個案之原因五花八門,有人稱錢包遺失,有人要借錢返鄉,也有人坦承已經窮困潦倒,沒錢吃飯。尤其是早年西進者,許多人在風光之餘未妥適維持家庭關係、未盡到照顧義務,以致晚年因年邁、罹病或經濟困頓,家屬不願或無力提供協助而無人照料,甚至流落街頭,成為非典型就業的「滯陸國人」。
蔡孟君說明,滯陸國人並非都需要或願意接受協助,多半是健康出問題,生活無法自理,才會向外界求援,或因被通報為社會問題而獲介入協處。近期輿論關心的「新台流」問題,從海基會協處個案來看尚難斷定有年輕化趨勢,案件大宗仍屬年齡較長、患病、生活無法自理的民眾。
蔡孟君進一步指出,近幾年有許多到中國尋求發展機會的年輕人,有部分創業或就業不順利,但仍選擇留在中國等待機會,沒有年老貧病無法自理生活的情況,這些人就不是需要介入協助的滯陸國人。
海基會彙整,協處「滯陸國人」案件可分成四大態樣,分別為「急難救助」、「協助返鄉」、「收容安置、返台治療」、「因故身亡協助善後事宜」。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國人長期滯留在大陸,如果貧病且生活無法自理必須仰賴他人,醫療費用及後續照護都是沉重負擔,就會希望能送回台灣。
外界關注陸委會是否沒有繼續進行專案補助意願以及明年是否增加預算,蔡孟君回應說,明年情勢難以預測,但海基會一直跟陸委會保持溝通,政府和海基會都是願意提供協助的。
海基會籲赴中前評估風險
自由時報報導稱,中國於7月1日施行《反間諜法》修正案為例,修正條文對於「間諜」行為的定義不明確,大幅提高台人赴中風險。蔡孟君也再次呼籲,民眾赴陸前務必審慎評估風險。
根據陸委會彙整,包括學術交流蒐集資訊,與中企、中共官員密切交往,拍攝港口或軍事建築物,宣傳民主自由理念,與在中國的外國機構密切交往,從事中國社會民情資料蒐集,經常往返邊境,未經中共核准,自行蒐集中國商業資訊,宗教傳教傳法,攜帶宗教物品、書籍,均有可能觸犯中國法律。
除上述行為,蔡孟君提及,尚有些台灣民眾遭中方不合理對待,即便是應對岸涉台系統的邀請赴中,我方民眾在入出境通關時,也可能遭到中共無理盤查或留置。
蔡孟君說,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持有在效期內的台胞證,更有在未明確告知事由前提下證件突遭註銷。海基會提醒民眾在赴陸之前,應特別留意評估人身安全等風險,並建議行前先於陸委會「國人赴大陸地區動態登陸系統」進行登錄;在中國倘遇有急難事件,也可直接撥打海基會24小時「緊急服務專線」(02)2533-9995。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