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不濟的鄭州真急了:押寶富士康造車(圖)
【看中國2023年8月16日訊】在全國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鄭州樓市同樣處於下行通道。
數據顯示,作為去年「保交樓」專項行動的重點城市之一,「鄭州發布」曾在去年10月發布消息稱,全市已經排查出的147個已售停工、半停工的商品住宅項目,已有145個實現全面、實質性復工,包括爛尾10年之久的樓盤。此後雖未再公布更新數據,但根據當地媒體頂端新聞統計,今年上半年超過60個項目迎來交付。
存量多,賣不動,大量資金主要流向保交樓。多重因素下,當前鄭州土拍市場也依舊冷淡。8月2日,鄭州集中出讓8宗地,其中1宗流拍,7宗以底價成交。
基於對拯救樓市的迫切,近年來,各類救市政策中,都可以看到鄭州的身影,甚至數次「打響第一槍」。
實際上,鄭州在2022年3月初就率先打響了實質性的第一槍,出臺「鄭19條」,並在其中就取消了「認房又認貸」,即對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次購房時將被認定為首套。
今年8月3日,在住建部釋放優化樓市政策的信號後,鄭州市房管局又率先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這份被稱為「鄭15條」的文件不僅提到落實「認房不認貸」,還包括暫停二手房限售、大力減免稅費等政策。
事實上,2022年以來,鄭州也是熱點城市中紓困樓市頻率高、力度較大的城市,但近期量價數據顯示,政策空間和效率有所減弱。
預計,未來,樓市對需求端刺激政策的反應會彈性下降。關鍵要看能否在吸引和留住人口,特別是新市民、年輕人、外來人員,產業工人等,解決他們的就業,提供均等化、市民化的公共服務,降低居住、生育、養育、創業等成本,這些才是樓市能夠穩定下來的關鍵。頻發的政策未能掩蓋轉型的陣痛,對於鄭州來說,擺脫房地產依賴已經是必須面對的任務。
以富士康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度是鄭州製造的縮影。以富士康鄭州廠區為例,2010年建廠以來,鄭州富士康累計進出口額約佔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60%,鄭州市的80%。
今年4月,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在鄭州揭牌成立,首批招聘全面啟動,而主攻方向在電動汽車、電池和機器人。鄭州想以新能源汽車升級製造業,富士康想下場造車,雙方一拍即合,宣稱「要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
押注新能源汽車的確是當前不少城市尋求突圍的法寶,以新近問鼎「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西安為例,「後來居上」的契機也源自該城與比亞迪的深度綁定。
鄭州市負責人在去年8月就透露了鄭州的野心:「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此之前,鄭州比亞迪已經於2021年9月簽約,17個月順利投產。想要複製西安成功經驗,鄭州的目標顯而易見。
不過目前來看,鄭州的新能源產業還在起步階段。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約為6.98萬輛,而西安、上海、深圳等地的年產量均在百萬上下。
媒體注意到,針對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鄭州也正不遺餘力地出臺政策。去年6月發布的《關於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超過100萬輛,力爭培育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20家以上。
今年上半年,鄭州表現最佳的就是第二產業,同比增速高於全國、全省4.1、4.9個百分點;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1%,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0.2和34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8.3%;汽車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1%;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0.1%,較去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
資源具備,能否以新能源汽車盤活鄭州產業鏈來營造更優秀的營商環境和城市形象?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