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李叔同晚年照片和書法作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看中國合成)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1880~1942),出身富商之家,年輕時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以才子馳名,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等領域。他作詞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成為百年迴響的世界名曲。
弘一法師中年出家,到圓寂的24年中,在佛教南山律宗中潛心修行,徹悟的人生智慧成為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律宗講究戒律,一舉一動,都有規律,嚴肅認真之極。被認為是佛門中最難修的一宗。數百年來,傳統斷絕,直到弘一法師一代方才復興,所以佛門中稱他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弘一法師年輕時是個極富才華的藝術家,出家之後,恪守戒律,與早年的浪漫不羈判若兩人。他的智慧和慈悲體現在對世人的人文關懷,而非刻板地強調清規戒律。正如他自己所說:「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凡人如我們,活在世上常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當困境和逆境來臨,有人頹廢,有人瀋淪,有人鑽牛角尖,有人憤世嫉俗,有人抬頭問蒼天:人生為何這麼難?生老病死、愛恨別離,一件接一件,問天天不語,空嘆慾海無邊⋯⋯
弘一法師開示,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比天還大,沒有過不去的坎,也就是說人生沒有什麼不可以放下的。茫茫天地間,萬物作焉而不辭,止步不前的只有放不下的自己。我們之所以被各種煩惱和不滿弄的遍體鱗傷,是因為沒有放下某些心結。放下一些心,獲得內心的寧靜,福報自然來臨。
弘一大師李叔同1896年攝於天津(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弘一法師指出的,具體是哪些心呢?
一、放下計較心
計較之心常常使人內心沈重,隨之是無盡的痛苦。
計較之心的表現為:與他人比較、爭鬥和攀比,這山望著那山高。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力、財富或地位而爭鬥不休,卻忽略了內心的寧靜和快樂。
弘一法師勸人放下計較之心,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和滿足。
不去和他人比較。接納自己獨特的人生旅程和命運,接納自己的優點和劣勢。
停止和他人比較,人能夠更加專注於自身,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放下計較之心意味著寬容他人。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行而生氣和憤怒,希望別人按照我們的期望和要求行事。要放下對他人的批判和指責,學會接納和寬容。
放下計較之心是一種修煉,需要持之以恆。凡人也可以通過冥想、正念和感恩去實踐。
重要的是,每天都返觀內照,意識到自己有無計較心,有就去抑制它,這樣人將逐漸體驗到內心的平靜和喜悅,獲得更多的福報和幸福。
弘一法師在《晚晴集》中說:「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意思是,人哪,冷時,就想要夏天的舒服;天熱時,又想起冬天的好,一年四季,都沒有舒服的時候。如果能放下這些比來比去,好高騖遠的念頭,那麼,無論身在何處,環境怎麼樣,都能夠感到安定。粗茶淡飯勝過餓肚子,茅草房好過露宿。人生如果能知足,就會消除煩惱,得到快樂。
二、放下執著心
在修行人看來,執著之心就像一把鎖緊緊困住人。它表現為固守著自己的某種觀念和心念,不願意接受改變,不捨得放手。
弘一法師說要放下執著之心,才能真正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和寬廣。
說來容易,做來難,普通人不是修行得道的高僧,哪能那麼容易放下執著心啊?
學會放下、看淡,人生大自在。(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要知道,佛法不離世間法,人要慢慢去學習,去體會,放下執著之心意味著學會看淡、放手。這就很好理解了。
人出於自己的喜好,常常執著於某種事物或關係,把它們視作生命般珍貴,一旦它們有了變化或失去,就痛苦得不行。
然而,這世間的萬事萬物,怎麼可能都受我們掌控呢?當我們學會平靜接受事物的流轉和自然狀態時,我們就能收穫一份內心的自由和寧靜。這就是看淡了、順其自然了。
放下執著之心並不是說什麼都放棄,躺平不管,而是學會順應生活的變化,放下自己沈重的固執的一廂情願,佛家叫放下「我執」。
放下執著之心,換之為內心的覺知和智慧,那樣的心多麼充盈,又多麼柔軟舒適。當我們擁有了內心的寬廣,就能體驗到世界的寬廣,於是我們解脫。
三、放下慾望心
弘一法師在《格言別錄》中說:「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寡慾故靜,有主則虛。」「寡慾」就是少欲,「清心」也是這個意思,但程度有所不同,「清心」有種超凡脫俗的意味,紅塵中的凡人難以做到,「寡慾」卻是可以培養的。人心不靜,往往是因為想東想西,慾望太多。
「有主則虛」是說,心底有定力,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價值是什麼,就可以看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為所動。一個人慾望過多,什麼都可能打動他,牽扯他。
慾望之心無止境,彷彿無底洞,人就會陷入困境。人要的是更多的財富、名聲和感官快樂,不斷追求外在的刺激,卻忽視了自己的內心。
弘一法師說要放下慾望之心,以獲得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福報。
神醫孫思邈認為,人人追求長壽,可凡人想要長壽有「五難」:名利難去,喜怒難去,聲色難去,滋味難去,神慮難散。
弘一法師主張的「寡慾故靜」,靜則能排除「五難」,人自然能長壽。就像人看重養生,佛家看重的是養心,不養心,精神一團糟,談何養生?
放下計較之心、放下執著之心、放下慾望之心,放下了,我們獲得的是內心的寧靜、精神的自由、人格的升華、與大千世界的協調。這是千金難買的,是真正的福報。
世界之大,不會為任何一個小小的個人停留,一切終將過去。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你苦苦掙扎執著的時候,恰是你放下的時候。
記住弘一法師所言: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