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還原平型關「大捷」 共軍與日唯一戰役(組圖)

 2023-07-24 07: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1966年,林彪(左)與毛澤東。
1966年,林彪(左)與毛澤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八年對日抗戰(1937年~1945年),國軍堅苦卓絕打了無數場戰役,國軍浴血奮戰犧牲了無數生命,但1937年眾多的中國人卻因中共平型關「大捷」宣傳而感動,以為中共抗戰有功,熱血沸騰的青年學子還絡繹不絕的直奔陝北延安。

還原歷史現場後會發現,這場「制敵有方」的戰役其實也不過是共軍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與日軍的非戰鬥部隊交手。然而,擅於宣傳煽動的中共因平型關「大捷」而掌控了抗戰話語權,單純善良的眾多的中國人民對於平型關戰爭的規模與細節一無所知,情緒上既已被煽動也就不再深究,但近年隨著臺日各方史料的公開,平型關大捷的真相也隨之公開。

戰後擺拍之系列照:林彪任師長的115師。
戰後擺拍之系列照:林彪任師長的115師。(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非正面作戰 日方無作戰記錄

據旅日華裔學者姜克實參閱日軍史料,林彪115師的平型關「大捷」不屬於正面戰場,所以並無正式公開對外的作戰記錄。僅有內部的作戰報告與傷亡記錄。

戰役大要是:1937年9月24日,隸屬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為閻錫山)的第18集團第115師林彪(師長)的軍隊伏擊兩支日軍部隊,日軍部隊屬第五師團第21旅,隸屬三浦支隊;但這兩支部隊都不屬於戰鬥部隊,分別是載運傷兵暨補給部隊和後勤輜重部隊,總計5、6百人,也僅帶有少量武器,其中實際有的戰鬥兵員也不過百人。

而林彪以6千人對擊這兩支日軍非戰鬥部隊,在十多個小時之後,自傷4百多人,日軍戰死約有5百人,客觀來說這場戰役可謂代價高昂。

據日軍正式紀錄,日方把1937年9月22日到9月30日中日雙方在平型關一帶激戰8天的平型關之役,稱作「內長城線附近的會戰」,作戰對象是閻錫山的晉綏軍,即「山西軍」旗下的楊愛源第6集團軍和傅作義的第7集團軍,國軍有10萬人參戰,中日雙方總計有20萬餘人參加,主戰場是內長城平型關正面、從山西忻口到太原。

此會戰讓日軍的三浦部隊彈盡援絕,國軍傷亡3萬餘人、日軍傷亡近3千。負責後背攻擊的林彪利用日軍持續南下進攻後真空的30公里地帶,以游擊戰術建立戰功,但這天的這場戰役也只不過是一連串戰鬥之中的一場配合戰、伏擊戰而已,卻被始終不抗日的中共宣傳成共軍成功抗日的平型關「大捷」。

西安事便後,蒋介石夫婦重返南京。
西安事便後,蒋介石夫婦重返南京。(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西安事變讓共軍起死回生

在蔣委員長五次剿匪行動後,共軍之所以能起死回生的轉折點是「西安事變」。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國軍不再圍剿中共,1937年2月國共雙方就紅軍改編、蘇區改制等問題在西安展開秘密談判。1937年,國軍開始每月支付共軍軍費二、三十萬元。但從始至終,共軍的策略就是絕對不與日軍正面作戰(1937年8月20日陝北洛川會議,由毛澤東、張聞天主張);日軍實力強大,共軍非其對手,故採「游而不擊」的戰略,並誘使日軍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國軍身上,中共主力是積極在後方建立農村根據地,以壯大自身的勢力範圍。

果不其然,中共在華北很快就建立起數個敵後根據地,最終讓中共擁有了220萬的武裝民兵。除了武裝民兵,抗戰初期只有3萬多人的共軍部隊(分布華東、華北、華南),竟在國軍忙於抗日戰爭的8年後成長有20倍之多。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