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在科技方面存在競爭,小小的晶元在博弈中最具代表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7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美兩國在科技方面存在競爭,小小的晶元在博弈中最具代表性,中國半導體產業處於劣勢,因此北京當局將其列為所謂的「國家戰略」,這對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都有影響。
晶元組技術成為競爭焦點
矽谷初創公司zGlue在2021年的專利銷售並不引人注目,除了一個細節:該公司擁有的旨在縮短晶元製造時間和成本的技術,在13個月後出現在位於中國南方科技中心深圳的初創公司深圳市奇普樂晶元技術有限公司(Chipuller)的專利組合中。
該公司購買了所謂的晶元組技術,這是一種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可以將多個小型半導體組合成一個強大的「大腦」,能夠為從數據中心到家用設備的各種應用提供動力。
在中美緊張關係升級的背景下,深圳市奇普樂晶元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了由zGlue擁有或由名字出現在zGlue專利上的人發明的28項專利。通過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北海投資有限公司進行二次專利轉讓得到的。
據路透社對美國和中國數百項專利、數十份中國的政府採購文件、研究論文和撥款文件,以及與中國晶元高管的採訪分析,類似的技術轉讓以推動中國對晶元組技術的發展大約在兩年前開始。
行業專家表示,自從美國禁止中國獲取製造當今最尖端晶元所需的先進設備和材料後,晶元組技術對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現在它在半導體製造的自力更生計畫中起著重要作用。
「中美之間的競爭是從同一起跑線開始的,」深圳市奇普樂晶元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猛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談到晶元組技術時說道。「但在其他(晶元技術)方面,中國與美國、日本、韓國和臺灣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中國官方在近年來更頻繁地突出晶元組技術。至少有20份從地方到中央政府的政策文件將其作為「重點和前沿技術」的一部分。
「對於中國來說,晶元組有著特殊的意義,鑒於片上製造設備的限制,」基金券商Needham的晶元分析師Charles Shi表示。「他們仍然可以開發3D堆疊或其它晶元組技術來繞過這些限制。這是一個宏偉的戰略,我認為它甚至可能奏效。」
北京當局正在迅速利用晶元組技術在人工智慧到自動駕駛汽車等各種應用中發展,從華為技術巨頭到軍事機構,都在探索其使用。
根據公司公告的審查,該領域還將有更多重大投資。
中國的晶元組技術優勢
晶元組,也稱為小晶元,可以是一顆沙粒大小或比拇指還大,並通過先進封裝技術組裝在一起。
作為全球晶元行業在近年來越來越廣泛採用的一項技術,因為晶元製造成本飆升,競爭使得晶體管變得非常小,現在甚至以原子數量來衡量。
將晶元組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在不縮小晶體管尺寸的情況下製造更強大的系統,因為多個晶元可以像一個「大腦」一樣工作。
蘋果的高端電腦系列以及英特爾和AMD的更強大晶元都使用晶元組技術。
根據中國東莞證券的數據,全球晶元封裝和測試市場約四分之一位於中國。
雖然有人認為這給中國在利用晶元組技術方面帶來了優勢,但楊猛警告說,中國封裝業中具有先進性的比例「不是很大」。
在適當的條件下,根據客戶需求定制的晶元組可以快速完成,「三到四個月,這是中國獨有的優勢,」楊猛表示。
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進口數據,中國對晶元封裝設備的採購額在2021年飆升至33億美元,高於2018年的最高水平17億美元。
自2021年初以來,中國軍方的研究人員、其運營的大學以及和軍方有關聯的實驗室,根據過去三年公布的六份招標文件,開始出現與晶元組相關的研究論文,並計畫使用國產晶元組技術製造的晶元。
政府的公開文件還顯示,向專門研究晶元組技術的研究人員撥款數百萬美元,同時在近年來在中國各地出現了數十家為了滿足國內對晶元組等先進封裝解決方案的需求而成立的小型公司。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劣勢
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長江存儲,其董事長兼代理CEO陳南翔上月底在上海「2023中國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China 2023)」上,發表了題為《全球化促進半導體產業良性發展》的演講。
陳南翔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動盪且無序的一個時刻,衝擊現有全球供應鏈,對全球產業格局和分布、商業模式造成影響。
這是陳南翔上任後首次公開發表重要演講。他說,「我想做個呼籲,去建設你們的誠信,體現於你們的公平原則。就長江存儲來講,依法合規買回來的設備連零件也拿不到。」
美國禁止向該公司出口光刻機配件,長江存儲連零件都拿不到,國產替代品沒有退路。他還說,現在長江存儲的問題不是買不到晶元的先進設備,而是以前設備的零件都買不到,設備幾乎無法修復,變成了擺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