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鮑叔牙之間那段感人至深的友誼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交朋友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能夠交到一位志同道合、一起成長的朋友,會使我們更進步;相反的,如果交到不好的朋友,這些人就會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負面的作用,使我們變得墮落。
歷史上,有無數的友情故事被銘記在史冊上,其中,管仲和鮑叔牙之間那段感人至深的友誼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朋友」二字的起源和意義
「朋友」這兩個字最早的含義是跟經商做買賣有關。甲骨文的「朋」字,是個象形字,象徵著一串海貝被穿在一起,它是最早的錢,叫作貝幣。
甲骨文的「友」字也是一個象形字,它象徵著兩個人的手合在一起,表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所以這個「友」字也跟經商做買賣有關係。
由於買賣雙方必須互相信任才能夠做得成交易,「朋友」這兩個字因而引申出彼此信賴之好夥伴的意思。詞義變化的背後反映出的是,古人認為朋友和商人都應是值得信賴、講究誠信的,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
在眾多的「友誼」故事當中,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故事令人難忘,「管鮑之交」這個成語正是起源於此。
「管鮑之交」的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憑藉著鮑叔牙的能言善辯,生意做得很好,然而等分紅的時候,管仲卻總是拿得最多,旁人勸鮑叔牙遠離管仲,但鮑叔牙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要養,多拿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鮑叔牙的話傳到管仲的耳朵後,管仲熱淚盈眶地說著:「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後來,管仲侍奉齊國的公子糾,鮑叔牙侍奉公子糾的弟弟小白。
西元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篡位。西元前685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當時公子糾在魯國,公子小白在莒國,大臣們決定迎接公子糾回國當國君。
魯國派人送公子糾回國,莒國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國。管仲怕公子小白先回國,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裝中箭,騙過管仲,然後與鮑叔牙快馬加鞭先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做宰相,但是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後來,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都是因為管仲的謀略。
管仲臨終前,齊桓公問他,鮑叔牙可以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說不行,因為鮑叔牙過於善惡分明,不能包容協調壞的一面。鮑叔牙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沒有不滿,反而高興,因為只有管仲最瞭解他。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