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黃色傳奇(組圖)


心理學家認為,黃色能刺激大腦左側,而左腦往往會將黃色理解為溫暖而快樂的東西。

提到最喜歡顏色,你是否會選擇本身明亮的黃色呢?研究表示,能為人帶來積極、正向態度的黃色,還能加強專注力、激發創意力、降低焦慮與刺激食慾,而喜歡黃色的人多半是主動、有創意的冒險家。先撇除現當代研究不說,黃色自古以來就跟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緊密聯繫,像炎黃子孫的膚色被稱為黃皮膚,中國的人文初祖是黃帝,華夏文化的發源地是黃土高原,中華民族的搖籃是黃河等等。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黃色為何會在中國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

現當代對黃色的研究

古今對黃色的研究確實大不同,像前幾年曾有清華大學教授帶領高中生團隊,透過專業儀器測量後發現,黃色鏡片在護眼效果方面,比其他顏色的鏡片能更加延長觀看時間高達八倍之多,比起不配戴鏡片,則能延長八倍多的電腦螢幕觀看時間。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認為,人從嬰幼兒時期,大腦就跟顏色產生聯繫,黃色則能刺激代表邏輯層面的大腦左側,致使左腦往往將黃色理解為溫暖且快樂的東西。因此,有研究證實,人類在享用黃色食物之際,身體會釋放出高水平的幸福激素,進而萌生幸福感。

針對顏色與心情的關係做過數百種調查的神經心理學家戴維・劉易斯(David Lewis)表示,黃色食品能呼喚出強烈、積極的情緒,令人震撼。他認為,黃色食品在飲食領域中,應該能成為強而有力的抗憂鬱藥。


人類能夠本能地將黃色與喜悅的感情聯繫在一起。

中國文化中的黃色傳奇

中國古代將顏色分成「正色」和「間色」兩類,這兩類顏色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換言之,正色與間色是明貴賤、辨等級的工具,因此不得混用。孔子就曾說過「紅紫不以為褻服」,也就是說紅色或紫色的布,是不能拿來做家居便服的。

其實,在黃帝時期,中國僅僅是崇尚單色而已,到了春秋末期,思想家與孔子為維護「周禮」,才將不參雜其他顏色的原色,包括:黑、紅、青、白、黃訂定為「正色」。至於「間色」則是指紺(紅青色)、紅(淺紅色)、縹(淡青色)、紫、流黃(褐黃色)這五類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古人將五種正色跟仁、義、理、智、信結合,應用於「禮」的形式當中。

在黃帝之後到秦漢這一段期間,帝王依據陰陽五行學說來安排水、火、木、金、土的順序,並分別對應黑、紅、青、白、黃五色,而各個朝代均有自己的代表色。

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跟天道運行的五行法存在無法分割的緊密關係。除了朝代的象徵顏色,古人還會根據春夏秋冬四季之變換,以及五行學說來選擇服裝的顏色,像漢代皇帝認為,大漢是在秦朝之後,當屬土德。因此,服色當挑選代表了土的顏色,也就是黃色。

古時的星象學家還將五行學說跟占星術的五方觀念彼此結合,認定黑色代表水,象徵北方;紅色代表火,象徵南方;青色代表木,象徵東方;白色代表金,象徵西方;黃色代表土,象徵中央。 其中較特別的是,由於黃色位居五行中央,屬於中和之色,位居諸色之上,最為尊貴,故訂定為天子的服色。

不過,在唐宋之前,君王對穿哪些顏色的衣服沒有明確規定,像《禮記》就記載西周、東周的天子是穿著「青衣」,至於春秋各個諸侯國的紛爭期間,袍服更是五花八門,沒有訂下相關規範。 

「黃袍」的流行,是從隋代、唐代開始的,當時因為崇尚「以黃為貴」,致使「黃袍」成為皇帝的專用服裝色。不過,在流行的一開始,尚未禁止民間百姓身穿黃色服飾,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間,朝廷才下令禁止民間使用黃色。因為皇帝不願意跟尋常百姓同樣身穿黃袍,遂下詔「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宋代王楙《野客叢書.禁用黃》即有相關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當皇帝下達「禁黃令」之後,官員就開始被禁止穿著黃色服飾上朝,也讓黃色更顯得尊貴無比。

我們也可以從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期間,曾獲得諸將為他披上黃袍一事看出,黃色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顏色無法攀比的,否則眾位將士當時就不會藉著一件黃顏色袍子代表要擁立趙匡胤為帝了。至於佩有「金印紫綬」的丞相,則揭示此人正握有皇帝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象徵。 

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在創作的《西遊記》中,也透過「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這一章回裡的「獻黃袍」情節,揭示黃顏色的崇高地位。孫悟空在尚未西行取經之前,曾經受了仙籙,當任弼馬溫一職,而那時候曾出現兩位獨角鬼王來拜見孫悟空,並奉承說:「久聞大王招賢,無由得見;今見大王授了天籙,得意榮歸,特獻赭黃袍一件,與大王稱慶。肯不棄鄙賤,收納小人,亦得效犬馬之勞。」孫悟空後來不只穿上赭黃袍、接受朝拜,還接受了獨角鬼王的建議,封起了「齊天大聖」這一頭銜來跟天庭相抗衡。

在明、清兩代,北京成為首府之後,黃色更是成為皇家的專用顏色,唯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穿上「黃袍」,乘坐被稱為「黃屋」的御車,連走的道路都被稱為「黃道」,而皇室親屬也享有黃顏色所隱含的榮耀,因為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居住在紅牆黃瓦的建築內,平民百姓只能夠住在青磚青瓦的建築內。於是,黃色再次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的象徵。

黃色在唐代期間,還被運用在傳統文化藝術的各種層面上,像中國著名的敦煌石窟中,就保存了面積達五萬多平方米、數量達一萬多幅的珍貴壁畫。不過,壁畫色彩也是隨著朝代不同而出現變化,像在大唐到來之前的北魏時期,壁畫主要是以紅棕色為主,再搭配藍、黑,是到了唐代才開始多採用黃顏色,讓後人得以欣賞如此明亮、華麗的敦煌壁畫。 


清太宗文皇帝朝服全身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閱讀到此,或許你會覺得奇怪,黃顏色是帝王專用,怎麼佛家也時常使用這一顏色呢?沒錯,像佛家的僧袍等裝飾色會採用黃色,不少佛像也是採用昂貴的鎏金、漆金來製作,佛體則被稱為「金身」,甚至連寺院的外牆都使用黃色,並因為如同「金剎」一般,而獲得「金剎」之稱。佛家種種物件跟黃顏色相產生不可分割之聯繫,寺廟的莊嚴尊崇同時被彰顯而出。

其實,在明、清兩代已有明文規定,除了皇帝的宮室與陵墓建築之外,奉旨興建的寺廟也獲得恩准使用黃顏色。特別的是,清代的帝后朝服顏色更加明確地調整成為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黃色,也就是明亮度最高、凌駕所有顏色的「明黃色」,而皇子、貴妃與妃子們則使用略偏赤黃的「金黃」。至於其他臣子,除非是特賜,否則按照慣例,仍不得使用黃色。


佛教傳入中國後,獲得帝王的重視,進而讓黃色成為佛門常用色。

話又說回來,為甚麼黃色會成為佛家的常用色呢?皇帝難道不生氣嗎?

這是因為佛教在傳入中國後,受到了君王的重視和禮待,而寺院又多是御令敕建,因此其規格與色調均是以皇宮建築作為藍本,這才會興建得如此華美、恢弘。

皇帝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代表了眾神,皇帝之所以能得到治理天下的無上權力,全是靠上天的授予。因此,縱然貴為一國之君,皇帝仍受到上天的約束,只是一名「天子」,位置是無法跟上天相提並論的。換言之,皇帝是有天道來約束的,也就是所謂的神權高於王權。於是,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必須要「奉天承運」,真切地秉承天意來治理人事。這也就成了眾人常說的「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真正能達到這樣的君王,才算是有道的明君。

因此,被歷代帝王所使用的黃色,實際代表的不僅僅是皇權,還有君權神授之意涵,以及承載著神聖無比的上天之象徵。


「黃色」與「色情」產生聯繫,應該是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以上圖片來源皆為Pixabay)

只是,為何「黃色」後來會跟「色情」產生聯繫呢?

根據報導表示,極有可能是東方文化深深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不過,黃色最初在西方文化中,是會令人聯想到背叛耶穌(Jesus)的猶大(Judas),而非色情一類。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往往將猶大畫成黃色,例如被譽爲「歐洲繪畫之父」的意大利畫家喬托(Giotto)在帕多瓦一座小教堂中繪製的壁畫上,就畫出了身穿黃衣的猶大,這幅畫被稱為《猶大之吻》或《耶穌被出賣》,而黃色在此則帶有不好的象徵意義。

此外,法國在1887年出現了一個被資方收買的假工會,當時罷工工人砸碎了玻璃窗,導致資方只能臨時使用黃紙裱糊。該工會隨後被罷工者譏諷為「黃色工會」。

到了1894年,英國創刊雜誌《黃雜誌》,發表「頹廢派」文藝青年創作的、帶有情色意思的作品。由於這些作品被外界認為帶有邪惡、低俗之意,因此導致世人逐漸把「黃色」與「色情」聯結一起。時日一長,也就被定型、被傳播了。這就是黃色在東、西方文化的各自脈絡中,出現非常不同之處。

本文留言

作者隅芯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