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紐時:中國互聯網上沒有窮人(視頻)

 2023-05-06 10: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23年5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姿綜合報導)美國《紐約時報》5月4日發表一篇「為什麼中國互聯網上沒有窮人」的文章揭露了當下中國大陸社會真實的一面,引發共鳴。

「78歲老婆婆靠100元過活」影片瘋轉被刪

最近,一個視頻在中國互聯網上瘋轉,一位退休老人展示她用100元——大約是她一個月的養老金,也是她的唯一收入來源——可以買到些什麼菜。影片隨後被刪除。

這條通過YouTube得以在中國互聯網以外的地方存活下來的影片中顯示,「戶晨風」在西南城市成都的街頭採訪了這位78歲的孤寡老人。她說她打算只買大米,這大概是她唯一買得起的東西了。她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吃到肉。在講述自己的困境時,眼淚順著她的臉頰流下。兩人一起逛了超市。他們買了米、雞蛋、豬肉和麵粉。最後的帳單金額是127元。戶晨風堅持由他來買單。

該影片已從中國最大的兩家用戶生成影片平台上刪除。戶晨風的帳號被封。

許多社群媒體評論人士表示,他是在揭露不能揭露的事情。「這個話題是不能碰的」,在知乎上,一個現在已經刪除的問答中有人這樣寫道。另一個人說,「他被炸號只是因為他展現了許多人的生活。」

去年一位民工感染COVID-19,官方公布詳細行蹤,結果他為了養家糊口而四處奔波的事蹟因此引起廣泛的同情與關注,被稱為「最辛苦的中國人」後,審查者不僅屏蔽了有關他的討論,地方當局更派人守在他家門外,阻止記者採訪他的妻子。

另外,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對慘澹的財務和就業前景的普遍不滿,也在一位歌手的作品中得到了抒發,他唱著「雖然我每天都洗臉,但口袋比臉還乾淨」、「讀書是為了中華崛起,而不是去送外賣快遞」;結果歌被封禁,社群網站帳號也被刪。

紐時:為什麼中國互聯網上沒有窮人

大陸知乎網站上一個有關政府為何不允許播放關於窮人影片的討論遭到了審查。「因為理論上中國沒有窮人」,一名社群媒體用戶在帖子消失前猜測道:「中國已經消除了貧困。」

「因為這個社會只允許你慶祝繁榮」,另一位評論者寫道:「你必須自己承擔所有的痛苦,而不是在網上分享。」

今年3月,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宣布,將對發布影片或文章刻意「渲染悲情煽動對立,製造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干擾經濟社會發展」的人予以打擊。該行動禁止發布有老人、殘障人士和兒童的悲情影片。

一位詞曲作者用著名的文學人物孔乙己來反駁政府的說法,即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但這首歌遭到審查,歌手的網路帳戶也被封禁。

《紐約時報》對此評論稱,在這條禁令的背後,政府正迫切希望確保有關中國的討論都是正面的。中共吹噓自己在過去四十年裡幫助了多少人擺脫貧困,同時又拒絕提及毛澤東治下讓整個國家陷入赤貧的往事。

扶貧是一枚中共用來彰顯其政權合法性的獎章。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蒸蒸日上,其社會保障仍然嚴重不足,政府決意阻止一切有關窮人困苦境況的討論。

在中國最大的新聞門戶騰訊搜索「貧困」一詞,排在第一的新聞報導講的是研究顯示貧困是美國的第四大致死原因。新聞媒體很少報導中國貧困的系統性原因。

根據一份政府報告,2021年,來自農村的老年人平均每月領取約180元的社會保障福利。這僅僅是城市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的5%。

2020年,時任總理李克強說,6億中國人——佔中國人口的40%——月收入低於1000元,一些不知道數字來源的人稱這是假新聞。官方的《人民日報》只得致電國家統計局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中國官方媒體很少再提及這個令人難堪的數字。

貧困在中產階級中被視為新鮮事物的另一個原因是,地方政府通常會把乞丐和無家可歸的人趕離街頭。他們在大城市裡銷聲匿跡。去年,一位朋友在北京的女兒問她什麼是乞丐。我最近在舊金山遇到了一個13歲的中國新移民,看到無家可歸的人,她感到震驚。她說她在北京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

北京政府不僅僅是禁止乞丐和無家可歸的人留在城市。2017年冬天,它將許多低收入者趕出了公寓,以擺脫所謂的「低端人口」。

除了貧困,政府也不希望公眾關注另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青年失業率,政府稱已達到近20%。

《紐約時報》5月4日報導,中國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扶貧成為一枚彰顯政權合法性獎章,但社會保障嚴重不足,民眾焦慮感上升,如今中共決定阻止一切有關窮困的討論,使得「網路上沒有窮人」。

由於中共宣傳和審查制度,中國大陸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國家貧困的深度和廣度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