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風向標:近九成在華美企對中美關係更悲觀

 2023-04-27 21: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3年4月27日訊】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週三(4月26日)發布最新民調顯示,中國疫情解封后,近九成在華美企對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越發悲觀,成為他們在中國經商的最大隱憂之一。另外,中國美國商會也發布2023年度的白皮書,呼籲兩國政府廣納商界建議,解決雙方在國安問題和價值觀上的分歧。

中國自年初邊境解封以來,經濟活動逐漸回暖,讓外商看到復甦的苗頭。根據中國美國商會最新發布的民調顯示,美商已經重燃對中國的商業信心。這份4月18-20日進行、有109家美商主管回覆的快速調查發現,高達59%的受訪美商對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長、中國市場的前景皆表達了樂觀的看法,相較於去年底疫情封控期間所做的民調,分別大幅上升了33個和17個百分點。

多數美商重燃經濟樂觀前景

不過,只有37%的受訪美商對企業的獲利潛力還保持樂觀,只比去年微幅上升了4個百分點,代表美商對未來的利潤空間仍具不確定性。

另外,平均而言,48%的受訪美商認為各產業今年應會看到程度不等的增長,其中,消費和服務產業最樂觀,但資源、工業和科技產業的業者表達樂觀看法者人數相對較少,相反地,甚至有超過兩成以上的受訪美商預期市場將衰退。

在投資方面,31%的資源和工業美商說,公司有計畫於短期至中期內增加投資,而科技業美商的投資興趣則最為低落,17%的科技業美商甚至表示,他們打算降低投資額。相較之下,由於市場態勢不明,高達33%的消費類美商表示,現在談投資還言之過早。總體而言,高達四成的美商表示,他們的投資計畫沒有變化,但有24%的美商打算於短期至中期內增加投資。在有投資意願者中,52%的美企說,增加投資額的原因在於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要性。至於不打算增加投資的美商,他們主要的兩大顧慮分別是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偏低。

近九成美企預期中美關係持續惡化

事實上,中美關係持續高居所有美商在中國經商的最大隱憂,而且悲觀氣氛仍在上升。高達87%的受訪美商預期兩國關係將持續惡化,比去年底的調查大幅升高了14個百分點。

在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政策委員會主席羅斯(Lester Ross)於4月26日的視訊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兩國的雙邊關係已顯著地惡化,事實上,現在很難看到何時會有所改善。這當然會影響到跨國企業的經營能力。」

根據最新的快速民調,高達62%的受訪美商說,中美關係是他們在中國經商的最大挑戰,這個比例與去年底的調查不相上下。

美商去年底對疫情封控措施的抱怨已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是來自地緣政治風險、中國的政策環境、中國劇增的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以及監管釋義不一致和法規執法的不明確等四大經商挑戰。

不過,該民調也發現,對38%來自消費產業的美商而言,國際航班不足的問題對他們人事布局所構成的挑戰遠比中美關係來得大。

至於在供應鏈的布局上,此次調查和去年底調查的結果變化不大。73%的受訪美商不打算將產線移出中國,但23%的美商已將產線或正考慮將產線移出中國。

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於4月26日的視訊記者會上表示,多數美商不想和中國「脫鉤」,但去年4月的上海封城讓他們驚覺單一國家或供應商的風險,因此,他們必須有較佳的風險管理規劃和多元化的產線布局,以避免產線過度集中的風險。

相較於疫情期間,多數外籍員工選擇離開中國,何邁可說,此次民調最讓他驚訝的是,過半數的受訪美商表示,目前外籍員工回流中國的意願強烈。

調查:51%美企外籍員工願意回流中國

何邁可說:「有51%的公司說,他們的外籍員工有興趣移居或回流中國……隨著疫情封控結束、旅遊重啟,(外國籍)人們開始願意重新考慮到中國工作……讓他們猶豫不想來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雙邊關係、航班不足和教育。」教育指的是為外籍員工子女所提供的國際學校的就學機會。

另外,此次民調也發現,43%跨國企業的全球或區域主管已於去年底陸續到中國進行考察;另有31%企業的高階主管計畫未來幾個月內來到中國考察,只有4%的美商說,主管們完全沒有計畫來中國考察業務。

由於中國即將修訂《反間諜法》,恐擴大間諜活動的定義,引發外商的關切。羅斯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也說,中國傾向基於國安的理由,限制信息的取得範圍,這恐讓外商因忌憚被視為間諜,而不敢收集商業或投資所需的信息,對商業數據情報專業公司來說,尤其造成打擊。

中國美國商會發布2023年白皮書

除了快速調查,中國美國商會4月26日也發布2023年度的《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詳細列出一系列對跨政府部門及特定行業的政策建議。今年白皮書的四大主題分別是:一,儘管中國已大幅解除防疫和旅行限制,但許多行業仍受到三年封控的衝擊;二,商界對中美雙邊關係的信心不足,加劇了美企對華投資和風險的擔憂;三,中國官方對經濟自力更生的強調給外資企業帶來不確定性;四,多數美企仍深耕中國,但仍面臨許多長期的商業挑戰。

商會呼籲中美兩國政府廣納商界建議,共同解決雙邊對國安問題和價值觀層面的分歧。商會也建議中國官方制定明確而統一的政策,並解決非關稅壁壘、負面清單、採購限制和對企業的不公平待遇,以擴大外商投資企業的市場准入。

業界:台商觀望,待政策誘因下半年到位

對於中國的經濟前景,位於臺北的臺灣工業總會大陸組組長黃健群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位於中國的台商也多數正面看待。他說,根據他上週對台商及中國官員的實地調研發現,多數台商表示,中國官方的最高領導團隊才成軍一個多月,他們所推出的政策利多,恐至下半年才會明朗化,因此,多數台商目前「觀望中」。雖然不少美商客戶已經要求他們布局中國以外的地區,但中國政策誘因尚未明朗化之前,他們還不急於出走中國。

由於國際對中國圍堵的態勢明顯,黃健群說,根據中國官員的表態,中國官方似乎已「放棄幻想,準備戰鬥」,希望在未來10年內,透過經濟自主和部分台商的科技優勢,可以有所突圍,拉抬內需市場,以逐年降低對西方國家的出口依賴。黃健群說,目前國際需求仍然疲軟,尤其資通訊產業還在去庫存,因此,短期內,製造業廠商的訂單能見度仍不暢旺。

中國第一季度的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8.4%,表現仍相當亮眼。但黃健群說,第一季度中國的GDP經濟增長率同比只成長4.5%,仍比GDP增長率5%的目標差了一大截,代表中國的內需和投資等市場仍有待復甦,雖然房地產銷售的確出現回暖跡象。

黃健群說:「進口幾乎是持平,代表什麼?它內部需求還是沒上來。固定資產投資,就是企業投資還是以國營企業為主,就是政府投資為主,民營企業也還沒跟上來。內部消費,大概民眾去餐廳吃飯、旅遊這些回來了,但是,你看儲蓄率創新高,代表什麼?老百姓口袋的錢還是不太敢花。」

中國報紙《21世紀經濟報導》4月25日報導,本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或將對經濟形勢的關注從「三重壓力」調整為「三重好轉」。對此,黃健群表示,這恐為官方的信心喊話,因為中國經濟的確在恢復,但尚未復甦到疫情前的水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