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信口雌黃的言論,引發外交事故。(圖片來源:GUILLAUME SOUVANT/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3年4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中共駐法國大使盧沙野4月21日在訪談中有關「前蘇聯國家不具獨立國家的主權地位」等言論,引發歐洲輿論海嘯,前蘇聯國家更是接二連三抗議。中國駐法國大使館4月24日發表聲明,定調盧沙野言論為「個人觀點」,並下架稍早發布的訪談全文。
盧沙野為何引爆中歐外交風波
就在中國與歐盟關係回暖之際,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於4月21日接受法國電視臺專訪,他表示:「克里米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如果依照國際法,前蘇聯國家並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一項真正的國際協議,將這些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國家地位具體化。」引發歐美國家廣泛撻伐。
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外交官不應使用這種言辭,法方全力聲援受影響國家,強調這些國家邊界不可侵犯。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4月24日發表聲明,定調盧沙野言論為「個人觀點」,並下架稍早發布的訪談全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重申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
盧沙野最近的言論釀成了嚴重的外交事故,北京也不得不向世界輿論低頭,而中共駐法國大使館也罕見與他切割。
BBC中文網引述多名國際關係學者分析,盧沙野言論看似只是小錯誤,卻「致命性傷害」了中國歐盟關係,讓歐洲的親中派「一言驚醒夢中人」,也使此前對北京示好的馬克龍陷入尷尬。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朱志群對BBC表示,沒有一位中國外交部官員為盧沙野背書,顯示其言論不代表官方立場,而北京很快意識到盧的錯誤,因此迅速進行損害控制,「我認為這事件很快就會結束,除非歐洲的一些勢力不願意讓它過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則認為,中國官方跟盧沙野切割「做得太遲也太少」,駐法使館似乎是看到毛寧的回應無法安撫歐洲人情緒後,才發表聲明降溫,但拖延只會讓公眾懷疑北京的真誠,而盧本人也沒有明確道歉或收回言論。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中國外交部的切割意味著,北京決心不對盧大使以官方身份公開發表的「個人觀點」負責,「歐洲人都看到這一點,也不會買帳」。
他認為有關言論已造成傷害,對中國歐盟關係有「致命性破壞力」,尤其衝擊與中東歐的關係。「歐盟非常重視平起平坐、互相尊重,我不相信盧沙野不知道這價值觀,但他仍然表達出北京很不屑前蘇聯國家的看法,佐證了中國口講尊重主權,但實際上站在俄羅斯一方。」
盤點盧沙野讓西方震驚的言論
不少觀察人士評論說,盧沙野在西方撒野的外交生涯可能要到頭了。法國主要報紙《世界報》4月24日發表的一篇報導指出:「中國駐法國大使早就以其言論粗野而著稱。」
早在擔任中共駐加拿大大使期間,盧沙野多次因「戰狼言論」引起西方震驚。他將孟晚舟的被捕歸結於「白人優越感」作祟,指責西方某些勢力對華採取雙重標準。當時他的言行卻受到中共外交部的肯定。2019年1月11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記者會上說:「盧大使可能戳到了某些加拿大人的痛處。我們希望這些人能痛定思痛,立即糾正錯誤,以免痛上加痛。」
盧沙野任駐法國大使後,中共駐法國大使館在2020年3、4月間高調進行公關宣傳,大談北京抗疫成功,指責西方國家一些媒體、專家和個別政客看不得中國取得抗疫勝利,並稱法國養老院「讓病友們在飢餓和疾病中死去」等等。法國各黨派人士對這篇未具名文章表達了強烈不滿,批評中方發布不實資訊及侮辱法國的醫護人員。法國外交部因此召見盧沙野表達抗議。
2021年2月,盧沙野去信法國參議院友臺灣小組主席阿蘭.裡夏爾,要求其取消訪問臺灣的行程。之後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者安托萬.邦達茲在推特中批評盧沙野干預法國民主制度,不可接受。中共駐法大使館隨即發推稱邦達茲是「小流氓」,引發法國輿論嘩然。法國媒體紛紛批評稱中共外交「畫風粗野」,是「戰狼外交」。
2021年3月,中共外交部以「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為名對歐方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其中包括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萊克斯曼。當日,法國外交部表示要「召見」盧沙野,當面向他傳達法國的立場。但中共駐法大使館卻傲慢回覆說:大使今天沒空,明天將另行前往法國外交部進行交涉。
2022年8月,盧沙野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接受法媒採訪。他說,臺灣統一後,我們要對臺灣人進行一次再教育,會把他們變成愛國者。路透社的報導說,聯合國表示在新疆的再教育營相當於「任意的和歧視性的拘禁」,「可能構成反人類罪。中國對此堅決否認」。
2022年12月,盧沙野在巴黎一次招待會的言論。他當時說,「中國當時發生的對嚴酷的疫情清零政策的歷史性抗議被外國勢力利用,但他沒有提供證據」。
2022年8月11日,美國媒體《政客》發表一篇介紹中國在歐洲的5位戰狼外交官的文章,其中盧沙野被認為「戰狼指數五顆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