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亂象】A股謠言第一案(圖)
【看中國2023年4月21日訊】近幾年來,中國醫療制度改革。與原來的售價相比,由於集採藥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對於企業利潤形成較大的影響,進而對其股價產生負面效應。此前,多家醫藥生產企業由於所生產的產品納入集採對象,其股價在短期內均出現大幅下挫。
「股市謠言第一案」與集採消息有關。去年8月18日,有關浙江省集採生長激素的傳聞在市場上流傳。長春高新作為生產生長激素的上市公司,其產品在市場上佔有率較高,因而其股價受到的衝擊也較大。該股當天以跌停報收,此後股價持續下跌,期間最大跌幅超過三成。而且,該股至今也沒有恢復元氣。值得注意的是,8月18日當天,長春高新融券賣出額突然大幅放大,且超過3400萬元。如果當天融券賣出者在股價處於低位時回補,箇中的收益將非常豐厚。
此後,浙江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辦公室發布的信息表明,長春高新生產的生長激素並不在採購品種目錄中。這也意味著,當初集採生長激素的傳聞為虛假消息。而發布相關消息的,則與江蘇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福建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有關。因此,兩家公司成為被告亦是情理之中。
中國的資本市場中,相關消息對於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已經被反覆證明。市場誕生初期,許多投資者熱衷於打探消息,市場也曾被稱為「消息市」。但事實證明,儘管許多消息都是假消息,但某些消息卻也並非空穴來風。
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投資者熱衷於打探消息其實並不意外。畢竟,市場中的「先知先覺」者常常能夠賺得盆滿缽滿,或能通過提前獲知消息進行獲利或是避險操作,而後知後覺者則往往成為埋單方。這確實不公平,卻也是「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一種生態。
此次有投資者將兩被告告上法庭,對於被告而言,顯然是其咎由自取的結果。畢竟,因發布虛假消息,給眾多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該案的原告即是如此。至於相關法院如何判決,人們不妨拭目以待。
無論該案例如何判決,其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值得重點關注的。一方面,隨著違規成本越來越高,以及信息披露監管越來越嚴格,再從市場上打探消息,並利用消息左右自己投資決策的投資方式已經過時,相反還有可能產生反噬作用,從而導致投資者出現虧損。另一方面,股市謠言往往能產生巨大的危害性,長春高新案例即是最好的證明。短期內股價跌幅超過30%,不僅對於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聲譽都是嚴重的打擊。對於在市場上散佈謠言的行為,對其實施嚴厲打擊亦是應有之義。
此外,證券法禁止任何人利用信息等多種手段操縱市場,該案例是否屬於利用信息操縱市場,雖然還需等法院的判決。但如果認定為利用信息操縱股價,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至少,對於散佈謠言或虛假消息者而言,將會產生威懾與警示效果。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涉嫌利用信息操縱市場的案例可謂比比皆是。比如近期上市公司蹭AI熱點即是最好的例證。某些上市公司通過發布消息蹭市場熱點,並利用「市場的力量」推高股價,繼而達到或進行市值管理、或為大股東股權質押解困、或實施利益輸送等方面的目的,這些在法理層面上顯然都是不被允許的。而在上市公司蹭完熱點過後,留給市場的只有「一地雞毛」,這顯然又是非常不公平的。
資本市場和投資者,需要公平與正義,且兩者缺一不可。但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上,類似的上述事件一直在以不同的「換馬甲」的形式,循環往復地發生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