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特別的稱呼是甚麼?(圖)
談李商隱為何被稱為「獺祭魚」
雨水三侯:「獺祭魚,候雁北,草木萌動。」(圖片來源:Pixabay)
2023年2月19日,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雨水」到來之日。這時的太陽黃經達330度時,表示了降雨的開始,以及雨量漸增。鋪陳了這麼多,您可能會想,不是要談論大詩人李商隱與「獺祭魚」的關係嗎?沒錯!這個「獺祭魚」正是節氣雨水的三候之一。
「獺祭魚」之源
《禮記・月令》中有載:「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逸周書・時訓》亦載:「雨水之日獺祭魚。」「獺祭魚」是指:中國古人認為,獺是一種喜歡吃魚、行蹤詭秘的水陸兩棲哺乳動物。嫻熟水性,且特擅長長距離潛泳的獺經常將捕獲的魚排列在岸上,整個情景很像是在陳列祭祀的供品。接著,水獺會直立身子,兩隻前爪合攏並抱住魚,緩慢品嚐起來。展露可愛憨態的水獺就如同人類一般,表現出做揖祭祀的模樣,令人感覺態度非常虔誠,彷彿在感謝上天說有魚能享用,亦或是在對魚兒致歉說,等會兒要食用你們了。總而言之,古人將這一景象稱為「獺祭魚」或「獺祭」。雨水三候亦包括此意。
雨水三候為「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意思是說:「節氣雨水到,水面的冰塊融化了,水獺開始捕魚了。」由於水獺喜歡將魚咬死後,依次放置於岸邊,彷似祭祀般,故出現了「獺祭魚」之說;雨水過了五日後,大雁開始自南方朝北方飛;再度過五日,草木逐漸隨著地上陽氣升騰而長出嫩芽。大地開始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此可知,「獺祭魚」被古人視為一種季候現象來描述節氣,故成為節氣雨水的第一候。
那麼,「獺祭魚」又是如何能牽扯上李商隱的呢?其實,「獺祭魚」被運用在文風上,關乎李商隱。
李商隱與「獺祭魚」的關係
李商隱在唐代詩人中,是少數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之一,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李商隱也擅長撰寫駢體文,還幫忙不少官員代筆起草過奏折、書信等文書。《舊唐書・文苑傳》就提到李商隱「尤善為誄奠之辭」。
不過,古人的奏章不像現代人說話這般直來直往,畢竟是要呈給君王,往往難以開門見山,直白地說明狀況。因此,奏章除了會出現大量的讚美之辭之外,還包括不少典故。由於駢體文要求詞藻華麗,在表述上又得精確,因此針對用典,要求很高,這也讓李商隱逐漸養成了用典的習慣。當然,後人在閱讀李商隱的詩歌作品,同樣能見到不少典故,但也令人在接觸李商隱作品時,倍感內容隱晦迷離,甚難解析。
像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莊周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藍田生煙」就這麼出現在李商隱《錦瑟》這短短八句詩文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正因為要時常運用典故,李商隱需要查閱大量書籍,好準確掌握創作素材的真實性。於是,不時能見到李商隱將多本書籍攤放在屋子一隅,以利查閱。這一情景,就如同是水獺擺放魚的樣子。於是,兩百八十多年後,「獺祭」一詞就被宋代人運用在李商隱的身上了。
沒錯,根據後人研究,在宋代開始,「獺祭魚」才開始跟李商隱產生緊密聯繫。部分古籍中,均記錄了相關描述。
南宋吳炯在筆記《五總志》中記載:「唐李商隱為文,多檢閱書史,鱗次堆集左右,時謂為獺祭魚。」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表示:「商隱工詩,為文瑰邁奇古,辭隱事難。及從楚學,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每屬綴,多檢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此文提及的「獺祭魚」有堆砌之意,並對李商隱的「獺祭」頗有微詞,應是認為李用典過濫,有賣弄之嫌。不過,李商隱精準的用典成果,實則受到眾人肯定的。
創作了著名小說《沉淪》的中國現代郁達夫曾經撰寫一篇題為《獺祭的功用》的文章,文中十分讚賞李商隱的「獺祭」。
李商隱在被稱為「獺祭魚」之前,也曾經在創作中提及此一現象。
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李商隱獲得官桂管(今廣西桂林)觀察使鄭亞之聘用,擔任書記。當李商隱前往距離京城五千里外的桂林就職之後,他在那邊看見百姓大多過著打漁生活,且家家戶戶都進行拜神求巫之事。在觀察了風俗民情之後,李商隱創作了兩首五言律詩《異俗・時從事嶺南》:
鬼瘧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未驚雷破柱,不報水齊檐。
虎箭侵膚毒,魚鉤刺骨铦。鳥言成諜訴,多是恨彤幨。
戶盡懸秦網,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獺祭,只是縱豬都。
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賈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爐。
至於詩中的「獺祭」,是指打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