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故姜太公被尊為「百家宗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公姜子牙是協助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的開國元勛,亦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司馬遷《史記》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故姜太公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太公的故事裡面,最有名的傳說主要有三則,也是三個成語的起源。
周朝開國元勛
姜太公(約公元前1156年~約前1017年),本名姜尚,字子牙,別稱姜太公、太公望,生於東海之濱,商末周初人。
姜太公先祖曾為四嶽之官,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後來受封於呂,以封地呂為氏,所以姜尚也稱為呂尚。
最早,姜太公是周文王發掘的治國奇才。
根據《史記》記載:姜太公一生窮困,到了年老時,才借由釣魚的機會見到了周西伯(文王)。
有一天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釣魚中的姜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我先君太公曾經說過:『當聖人來我周國時,周國就會因此而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姜太公也被稱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後來文王過世,武王即位,武王尊姜太公為「尚父」。在姜太公的運籌帷幄之下,武王終於打敗商紂王,建立了周朝。
戴進《渭濱垂釣圖》,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姜太公釣魚
姜尚出生時家道已沒落,前半生可以說是困頓不堪,當過屠夫也賣過酒,但是他卻仍努力從學,研究治國之道。
後來他聽說西伯姬昌(文王)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已經老年的他,竟然還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長竿短線,線繫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
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太公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
成語「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姜子牙封神
「姜子牙封神」的故事來自於《封神演義》,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人界」、「仙界」都加入了鬥智鬥法、破陣封神的故事,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做結尾。
姜太公當年將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獨自己沒有封,並謙稱自己是「泰山石敢當」。
覆水難收
姜尚早年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尚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不要離開。」馬氏不聽勸告,拋棄姜尚而去。
後來姜尚幫助武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其飛黃騰達,於是想和姜尚破鏡重圓,但姜尚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這就是成語「覆水難收」的來源。
責任編輯: 陳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