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字道盡人生缺憾 竟是曾國藩最愛(圖)


曾國藩(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

晚清重臣曾國藩,其「立德、立功、立言」均有成就,名揚天下。誰也想不到,曾國藩一生最愛「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個字,認為這是惜福之道、保全之法。

曾國藩曾寫過一篇《求闕備記》,開頭便說:「天地之氣,陽至矣,則退而生陰;陰至矣,則進而生陽。一損一益者,自然之理也。」

花開到盛時便會凋謝,月亮圓滿後隨即虧缺,太陽升到中天便開始西斜。自然界尚且沒有圓滿的事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無缺。

他說:「我們家中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平安,即便是大富之家也難以比美,可以算得上萬全之家了。故而我只求缺陷,以『求闕齋』來作為寓所之名。目的在於以其他方面的欠缺,來求取家中親人的齊全。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願望了。」

確實,無論從哲學上講,還是從現實中看,理想意義上的圓滿是不存在的。從宇宙看我們的地球美妙無比,它也是近於橢圓形。就算十五的月亮最圓,也是月盈則虧,「方其圓時,即其缺時」,難怪引發詩人「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慨。殊不知,不圓滿是生活的一種常態。

追求圓滿,追求極限,或許是人的一種本能。上進心、好勝心、不甘人後,正是受了這一本能的驅使,成為助人成功的動力。然而這一本能的自身,也不可逃遁地被一定的「極限」制約,一旦逾越,初始的求全之願、求美之心就會變味。

正所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世事人情亦有盛極必衰、否極泰來之理。無論做人還是做事,不要追求一時的「萬紫千紅」,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辛勤耕耘,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

因不諳求闕的道理,不懂留餘地的好處,有的商人「滿抱」發財之心,結果不擇手段,誤入歧途;有的人「滿抱」權欲之心,結果急功近利,受到嚴懲。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過貪之欲付出代價。

求闕表現在藝術上是「留白」。白石老人畫蝦,狹長的畫面上,只有三四只蝦游動。畫面上大部分是空白,不著一絲水痕,卻讓人感覺滿紙透水,這就是國畫中留白的奧妙。如果尺幅上擠滿了蝦,那豈不成了一鍋白灼蝦?

求闕表現在事業上是「留余」。「一尺之棰」有限,「日取其半」則無限。把握好有限與無限的辯證統一,處理好當前現狀和長遠發展的關係,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所作為,又充分考慮不確定性留有餘地,方能以「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事業,創造永恆的人生價值。

求闕表現在做人上是「克己」。古人推崇「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通過反躬自省,查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這才是為人處世之道。

《醉古堂劍掃》中言:「能於熱地思冷,則一世不受淒涼;能於淡處求濃,則終身不落枯槁。」當下想一想求闕的益處,學一點求闕的藝術,不是要泯滅我們的求勝心、上進心,遲滯我們前進的步伐,而是要拿捏好人生價值的實現度,少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多一些可感可觸的追求;少一些怨天尤人的嘆息,多一些省察自身的激勵;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視,多一些「燕子銜泥」的積累。

人生就是在求闕、補闕的過程中不斷前行、不斷向上的。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