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現場,關鍵時刻是誰不計榮辱勇於諫言?(網絡圖片)
大時代風起雲湧,能在歷史留名的英雄群像中,會有明君亦有一代勇將忠臣。
1949年退守臺灣的那一年是蔣介石日記寫得最多的一年,痛定思痛的檢討到底是如何丟失了這偌大的中國大陸,省思各個層面,其中也包括自身性格上的缺失。
1942年1月,聯合國推舉蔣介石出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曾任最高統帥的蔣介石日記這樣寫道:「輕浮急躁,個性太強。凡大小政策,無不自信自決,以致無人進言,不能集思廣益,折衷至當。」
蔣介石這段內省的字句,懇切而深刻;還原歷史現場,關鍵時刻是誰不計榮辱勇於諫言?他們之間又是如何惺惺相惜,在艱難時刻鼎力相助?爾後再汲取失守教訓,齊心協力將臺灣建設成三民主義模範省。
此人正是名享海內外、剿共抗日名將薛岳(1896年~1998年),原名仰岳,字伯陵,廣東樂昌縣客家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1946年10月,美國杜魯門政府頒發金葉「自由勛章」,晚年於臺灣受蔣介石懇請任光復會主任委員倏屆二十餘年,享壽102歲。
清除共產黨 「應以智取 不宜動兵」
中國共產黨於民國10年7月成立,由共產國際鮑羅廷為首扶植中共,並在中國國內發展共產黨組織、培養共產黨員。
中國民國建國之初,大小軍閥割據,國際局勢亦十分嚴峻,為尋求國際上更多的支援,民國13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容許共產黨徒以個人身分參加革命,同年創辦一文一武的兩所大學,黃埔軍校和廣東大學(後改名中山大學),並於1月28日講述三民主義,每週一講,從民族主義開始,至當年度8月底只剩民生主義「育」「樂」兩篇尚未講述。
中華民國孫中山總統及其內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