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獸 梁龍科能音速擺尾造成音爆?(圖)
梁龍科恐龍擁有細長卻危險的尾巴。(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過去,根據研究顯示,身長超過30公尺的「梁龍科」恐龍,這些巨大無比的史前巨獸,能夠以音速揮動其上千公斤的尾巴,產生震耳欲聾的「音爆」。
巨大無比 梁龍科
「梁龍科」是一些蜥腳下目恐龍,諸如梁龍、雷龍等,許多頸部與尾部極長的恐龍都屬於梁龍科的一員,牠們與同樣巨大無比的腕龍科與泰坦巨龍科相比,身軀比較修長,以及擁有短腿,而後腿又比前肢長,導致其在頸部後出現1個顯著的傾斜面。屬於梁龍科的梁龍與超龍,牠們的身長可達到34公尺,曾有學者發現1隻雙腔龍的1節脊椎,推測這頭雙腔龍的身長在40至60公尺之間。
90年代早期,人們在1種梁龍科恐龍上發現牠的背部有1排角質構成的尖刺,由於其真皮組織鮮少能保存至今,因此只能推測帆狀物構造或許是梁龍科的普遍特徵,在牠的腰部與背部下方,以及尾椎骨等部位都長有刺。
根據研究,梁龍科恐龍的長頸可能用來大範圍尋找植物,但可能無法向上舉高,用來鑽入針葉林或沼澤地。此外,牠們的頭部很小,有著釘狀的牙齒長在嘴巴前方,作為切斷植物的利器,未經咀嚼吞入體內,以胃石將植物纖維磨碎。
梁龍科恐龍修長的尾巴宛如「鞭子」一般,牠的尾巴到末端逐漸由厚轉薄,最後變得十分纖細。經過電腦模擬,推測梁龍科恐龍能夠像是甩動鞭子般揮動,能產生200分貝左右的巨大聲響,足以產生震耳欲聾的「音爆」,作為求偶或威嚇敵人的手段。部分梁龍科恐龍化石的尾端脊椎骨上,出現受傷與的癒合的痕跡,或許是尾巴曾受到猛烈撞擊所致。
音速揮動尾巴 產生「音爆」?
近期,英國綜合自然科學期刊《科學報告》刊登了1項研究發現,與梁龍科恐龍長久以來的音爆論點有關。過去的1項研究中,學者提出1種梁龍尾末端結構的假設,認為其移動速度能超越音速,並且造成小型音爆。然而,他們這次的研究結果卻大相逕庭。
本次研究由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學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的西蒙娜·康蒂和其合作者進行,他們以5個梁龍的化石標本建立模型。整個尾部模型由代表椎骨的圓柱體構成,附著於1個無法移動的髖骨基部,長度超過12公尺,重達1,445公斤,以此模擬出梁龍尾巴末端的運動。
當尾巴基部以弧形開始移動時,會產生形似揮動鞭子的動作,不過其最大速度僅到每秒33公尺,遠遠不足前人實驗中的每秒340公尺,故無法產生音爆。
研究人員還測試模型尾巴能否承受足以產生音爆的速度所帶來的壓力,卻得出纖細如鞭的末段總是會在每秒340公尺的情況下支離破碎。他們將3種構造作為末端的結構,裝置於模型尾巴的末端,分別為皮膚與角蛋白組成的3段結構、編織而成的角蛋白絲結構、軟組織構成的連枷狀結構。不論哪種結構,最後都在進行音速移動後,因無法承受這股壓力而破碎。
這項發現認為梁龍的尾巴或許無法以造成音爆的速度揮動,但仍可能迅速地揮動其尾部,發揮原本假測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