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你6招減少惡夢連連(組圖)


午夜時分突然被惡夢驚醒的話,不僅心情受到影響,要再安心繼續入眠也有一定的困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做惡夢的經驗,午夜時分突然被惡夢驚醒的話,不僅心情受到影響,要再安心繼續入眠也有一定的困難。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6種方法,幫助減少做惡夢的頻率,像是情緒管控要做好、減少高脂和辛辣食物、戒掉菸酒等。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Dr.Ooi Hean」發文指出,約有4%的人長期受惡夢影響睡眠,近期也有報告發現,自從出現COVID-19病毒大流行,做惡夢和睡眠障礙人口逐漸增加。這些頻繁做惡夢的人,由於半夜驚醒,長期睡眠中斷,導致睡眠品質下降,不僅會影響精神狀態,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黃軒提到,近期科學家針對長期做惡夢的人進行研究發現,睡覺時聽到與正面經歷相關的聲音,可使長期做惡夢的患者,大幅降低惡夢頻率。另外專業人員有兩種方式可以減少惡夢的發生,讓患者陳述自身的惡夢經歷,並轉換為無威脅性的情境,透過日常生活中視覺的意象來練習新的夢境。這種日常演練有效幫助重新形塑恐怖夢境,甚至是在睡夢中。只是這種治療方法,不見得每個病人都能有效控制。

上面提到的治療方法,專門針對慢性長期惡夢者,且治療人員需受專業人員訓練。黃軒表示,若想減少做惡夢的機率,可透過以下6種方式:

別總是賴床睡覺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每晚睡超過9小時的人,比每晚睡6小時的人更常做惡夢。研究人員認為,睡太久會讓睡眠中的快速動眼期(REM)較長,而REM是睡眠週期的最後階段,在此階段較容易讓人做夢,所以睡覺時間越長,做惡夢的機率也就越高。黃軒醫師分享臨床經驗顯示,嗜睡症或呼吸中止症患者,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因此睡眠足夠時,就要起床活動,不能一直賴床,否則一直睡可能是惡夢連連的開始。

做好情緒管控

日常生活常常情緒起伏失控,抗壓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解決管控情緒而情緒宣洩不良者,容易在入睡後引發做惡夢。黃軒提到也有研究顯示,那些生活上抗壓力愈低的人,愈容易做惡夢,因此白天的個人情緒控管好,夜晚入睡才能好夢甜甜。

生病讓人惡夢連連

科學家發現,人在生病初期,病症刺激訊息微小,白天清醒工作忙碌時,感受並不明顯,但在休息睡覺時可以引發大腦皮層的異常興奮,因此夜間做夢時,容易出現種種可怕的情境與感受。

減少某些藥物使用

研究顯示,有些藥物會增加做惡夢的頻率,例如百憂解等抗憂鬱症藥物。由於這類藥物會增加睡眠的快速動眼期(REM)時間,使人更容易做惡夢。如果藥物會引發惡夢連連,黃軒提醒應當先和醫師溝通討論,不可擅自停藥,否則可能因為停藥而使原本的疾病更加嚴重。


高脂肪食物可能較難消化,也會對夢境產生消極的影響。(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減少高脂和辛辣食物

有研究發現,在白天吃太多高脂肪食物,夜間睡眠品質變差的機率愈高。研究人員認為,高脂肪食物可能較難消化,也會對夢境產生消極的影響,讓人容易做惡夢。這些情況同樣也發生在喜歡吃辛辣食物的人。研究人員認為,晚上吃太多辛辣食物,會使體溫升高,再加上不容易消化,使得睡眠品質變更差,易產生做惡夢的狀況。

戒掉菸酒

黃軒提到,酒精會增加睡眠快速動眼期的長度,導致患者雖然入睡,但容易多做惡夢。酒精也會造成患者容易在睡著後突然醒來,出現睡眠片段化的情況,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品質,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出問題。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長期吸菸者有睡眠困擾風險的比率是一般人的2倍,長期吸菸也容易引發做惡夢、睡眠品質較差,導致白天嗜睡,沒有精神工作。

本文留言

作者高嘉欣 整理報導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