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系列】水利工程巨作:都江堰(圖)


都江堰將水患變害為利,成就出富饒天府之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近日中國大陸境內水災頻傳,到處一片狼藉。這不禁令人想起川西平原上的都江堰,它將水患變害為利,成就出富饒天府之國的成功事跡。

綿延2000多年的都江堰,涓涓滋潤著川西平原,迄今依然灌溉著天府之國,在全世界還沒有哪一個工程有如此漫長的生命史。

「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發源於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縣附近,進入一馬平川,水勢浩大,往往衝決堤岸,氾濫成災,天府之國因此而成為水鄉澤國。

都江堰是利用竹子編成的竹籠裝上卵石,堆築成順流而行的低堤,並不是修一道壩橫截洪水,低提只是引導了河水的水流。夏天,它把洶湧而來的洪水阻擋一下,提高水位,使更多的水從飛沙堰流走,調節了流入寶瓶口的水量。

都江堰只是把自然界已有的功能加以疏導和重新調整。它不是一個獨立於自然界的新工程建築,而是成為自然界的其中一部分。

簡單的結構設計

所謂大道至簡至易,都江堰也是如此,它的結構極為簡單,由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部分組成。

在岷江中間築一條淺堤,把岷江一分為二成內江和外江,將洪水一分為二。由於這道堤像一條頭朝前的魚,於是人們便把它的最前沿部分稱為「魚嘴」。「魚嘴」自動按四六分成,分入內江的水,流下去約一千米,就到了「寶瓶口」。

「寶瓶口」是人工從玉壘山鑿開的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一進入「寶瓶口」,水就被引向東邊,灌溉川西平原去了。

接著,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內江灌區免遭水淹。

都江堰的啟示

都江堰工程是一座長壽工程,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都因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而都江堰至今仍然滋潤著四川這座古老的城市。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分體現。古人相信河流的生命與靈性,因而沒有把工程當作改變、控制自然的工具,而是將它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都江堰才能夠存在那麼久。

而今,都江堰矗立依舊,它既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時刻叮嚀著我們,要好好珍惜祖先所留下的傳統智慧。

本文留言

作者曉嵐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