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分析:習近平二十大報告釋放的經濟信號

 2022-10-18 22: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2年10月18日訊】分析指出,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的報告表明,中國將進一步放棄以市場為基礎的改革,轉而以國家為主導,提高自給自足和經濟安全。

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大開幕會的報告中,習近平專注於塑造中國式的現代化,以自給自足、國家安全和共同繁榮為基礎,認定這樣的經濟方式將更符合黨的長期發展目標。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已經陷入了低谷,新冠政策削弱了消費,佔經濟產出四分之一的房地產行業處於困境,北京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致使外國投資萎縮。

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長期問題是缺乏結構性改革,政府仍然認為可以通過國家主導來推動增長。

張彥對美國之音說:「自從中國20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沒有進行過真正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這些年來有過改革,當然是在貨幣等方面的各種改革,但避免了真正重大的、艱難的、困難的結構性改革。」

新冠清零繼續損害經濟

在二十大召開之前,外界有猜測稱,中國可能會轉變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新冠清零策略。相反,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這項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將新增病例最小化的政策將繼續存在,黨將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告訴美國之音:「我曾期望新冠清零政策會有所放鬆。但這並沒有發生。因此,5.5%的增長是遙不可及的。只要禁錮政策繼續存在,中國能達到4%就很幸運了。」

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增長0.4%,勉強躲過經濟萎縮。據中國統計局網站的最新日程表,中國推遲了原定於本週公布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數據。

上月以來,多家跨國機構、投資銀行和研究機構援引新冠清零政策對中國經濟的破壞,將它們對今年中國GDP的增長預測下調至3%左右,低於中國在3月公布的約5.5%的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對新冠病毒的嚴格管控意味著大規模封鎖、核酸檢測和旅行限制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下去,這將繼續損害中國民眾的消費,負面影響中國和外國企業的商業信心和產出。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莉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告訴美國之音:「至少在目前,零感染的政策仍然存在,而且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在疫苗接種方面沒有現成的策略。」

國家經濟安全是核心

習近平在近兩個小時的講話中26次提到「國家安全」,強調推動中國自主創新,要求「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他還暗示,在廣泛的技術衝突中,國家而不是私營企業將起主導作用。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經濟項目高級研究員傑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認為,中國以前是把國家安全和穩定作為增長的前提條件,而現在更多的是把安全穩定作為目標本身。

迪皮波告訴美國之音:「總的來說,習近平似乎專注於國家安全目標,並將其經濟方面視為更廣泛的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擁有全面的國家安全,而不是以增長為目標。」

私營部門是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而市場通常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方式,而習近平的講話強調,創新將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這表明國家將在未來創新舉措中發揮主導作用。

哈夫鮑爾說:「他(習近平)承諾將加快本土技術創新。這意味著對中國的私營和國有科技公司提供更大的補貼和市場保護。」

習近平在講話中稱,中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並列舉了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生物醫藥等國家支持的項目。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沒有提及晶元,而就在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升級了對中國出口晶元的管制。

張彥表示,由國家而不是由市場主導的投資可能會導致中國經濟的長期放緩。

張彥說:「(中國)政府仍然認為它可以通過國家主導的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政府本質上就像一個巨大的風險資本家。但這在世界其他地方從來沒有做到過,我對(中國)政府真的能做到這一點不抱信心。」

再提共同富裕

習近平在報告中再次提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這要求嚴格控制資本,縮小貧富差距。他說中國將「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

在過去兩年,中國的監管機構打擊了眾多科技企業,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最近一個季度均報告收入下滑,青年人失業率飆升,一些最知名的企業家已經離開中國,這在長期將損害中國的創新和生產力。

中國官方還限制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槓桿水平,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導致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潮。

哈夫鮑爾說:「發出的信息是模糊的。從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科技企業得到了很大的推動,但對私營企業的新激勵措施還不清楚。」

張彥表示,還沒有看到官方機構將對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重置監管的信號。

他說:「當他們談論本土創新和中國科技公司時,他們想到的不是阿里巴巴和類似的公司,而是能夠製造晶元和其他對中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公司。」

外國投資前景惡化

代表200多家在華經營美國企業的遊說組織「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表示,習近平的報告並未帶來驚喜,新冠清零政策和不斷惡化的地緣政治局勢是美國公司的首要關切。

該組織發言人道格·巴裡(Doug Barry)告訴美國之音:「新冠清零政策將繼續存在,它們對國內經濟、供應鏈效率和出口的拖累也將繼續存在。中國和美國似乎都在加倍重視國家安全,而把貿易和投資放在次要位置。」

由於中國對新冠疫情的嚴格控制,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日常經營受到嚴重限制,外商對華投資情緒減弱,加上中國和美國關係的惡化導致不確定性加強,更多的企業正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

習近平在報告中要求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種說法此前就引起了在華投資者的懷疑,他們擔心中國的真實想法是以國內製造代替外國進口,中國政府會為國內製造業提供更多補貼。

哈夫鮑爾說:「在美國限制對中國的技術銷售和投資的同時,中國也在尋求從外國公司那裡獲得更大的獨立性。一個肯定的結果是,在中國從事科技業務的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將面臨越來越困難的條件。」

儘管與更多西方民主國家的經濟關係降溫,但中國仍然強調在實現更大的經貿布局方面取得成功。北京簽署了新的自由貿易協定,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該協定覆蓋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約30%的全球GDP。

習近平在報告中表示,受一帶一路項目的推動,中國「成為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

臺灣問題增添不確定性

中國對臺灣的下一步行動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特別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外界更加擔憂中國與臺灣的緊張關係升級,這將破壞投資者的商業信心。

習近平在報告中重申,中國政府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他說,「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哈夫鮑爾說:「如果通過軍事力量實現統一,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所有經濟往來將被切斷。就像在俄羅斯發生的那樣。」

對全球跨國企業來說,中國如果在未來幾年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很可能引發西方民主國家的制裁。正如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各國企業撤出在俄業務,承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迪皮波表示,即使中國短期內不會與臺灣爆發戰爭,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以及中國對臺灣的長期威脅也對中國的國際聲譽造成了損耗。

迪皮波說:「中國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聲譽代價。這很難量化。總的來說,仍有很多人對中國市場感興趣,但我認為,在極端情況下,你會看到中國國內用於出口的產品生產逐漸被轉移出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