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內外壓力劇增 習近平召開企業和經濟專家座談會(圖)

 2024-05-23 2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5
    小字

習近平聲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聲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圖片來源: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前景堪憂、房地產危機爆發,國際方面也警惕中國產能過剩及北京經濟脅迫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23日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聲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5月23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併發表講話。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出席座談會。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港澳台資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專家學者代表等參加座談會。

習近平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

座談會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勝,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丁,安踏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德國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徐大全,香港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等9位企業和專家代表先後發言。

中國經濟內部壓力增加 走入死胡同

中國財政部5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7%,而1月至3月期間則下降了2.3%,這進一步表明經濟復甦乏力。

根據中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前四個月財政支出增長3.5%,而1月至3月期間則增長2.9%。

從主要支出科目來看,前四個月,教育支出1348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1%;科學技術支出2842億元,同比增長3.6%;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076億元,同比增長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702億元,同比增長3.8%;城鄉社區支出6886億元,同比增長11.5%;農林水支出6735億元,同比增長12.7%。

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方面,前四個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484億元,同比下降7.7%;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2198億元,同比下降20.5%。

根據中國財政部數據計算,4月份財政收入下降3.7%,3月份為下降2.4%;4月份財政支出增長6.1%,3月份為下降2.9%。

北京當局為今年設定了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但許多分析師表示,由於房地產行業持續疲軟和消費需求低迷繼續拖累經濟,這一目標很難實現。

受外部需求改善推動,4月份工廠產量超過預期,但零售額意外放緩,房地產行業仍然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因素,這給北京當局帶來更大壓力,要求其採取更多措施支持經濟增長。

由於政府債券發行滯後,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TSF)餘額擴張(信貸和流動性的廣義指標)創下8.3%的歷史新低。

5月17日,中國官方公布了「歷史性」的房地產寬鬆措施。同時,中國財政部啟動發行1萬億元長期特別國債,以刺激經濟的關鍵部門。這也凸顯各級政府財政緊張,庫中無「餘糧」。

《紐約時報》發文指出,中國經濟走入死胡同:中國領導人多年來反覆無常、不負責任的政策,過度的共產黨控制和未能兌現的改革承諾讓中國經濟走入了國內消費需求疲軟和增長放緩的死胡同。為擺脫困境,中國領導人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重新擴大出口。

文章強調,中國民眾將對黯淡的經濟前景越來越不滿,焦慮的共產黨領導人將以更多的壓製作為回應。問題的根源在於共產黨對經濟的過度控制,但這不會改變。它已融入中國政治體系,而且在習近平執政的十年裡愈演愈烈。修復經濟的新戰略總是依賴於政府制定的適得其反的命令:創建新公司,建設更多工業產能。大多數經濟學家實際上建議的推動增長策略——放開私營部門,鼓勵中國消費者增加支出——將意味著徹底改革政府的運作方式,這是不可接受的。

英國BBC關注到中國的房地產危機:中國上一輪大幅刺激房地產是在2016年,當時快速推高了房價,穩住了經濟,但是房地產領域的泡沫積聚,當2020年出臺限制性政策時,多家房企違約、倒閉,留下大量「爛尾樓」。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經濟高級分析師徐天辰表示,「我認為政府正確地意識到了核心問題——幾家大型開發商可能破產,這給金融穩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風險。我們最近看到的所有需求方面的支持都是為了重振房屋銷售,穩定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以避免更廣泛的金融危機。」

雖然力度強大,但徐天辰則擔心這些措施可能還不夠。

「結果更可能是長達數月的穩定,而不是決定性的轉機,受壓的開發商將繼續遭到銀行和潛在購房者的懷疑。最終,很可能需要國家將這些開發商國有化,或為他們找到願意購買的買家,」徐天辰表示。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表示,中國經濟衰退,購房者信心極大動搖,這不是價格的週期性調整。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是人口結構:人口已經達到頂峰,並且連續兩年下降。

其二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步伐已經放緩,從而限制了對住房的需求。

最後,也是最微妙的一點:有跡象表明一代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轉變;購買房產是積累財富的最佳途徑這一隱含假設也日益受到質疑。

外部壓力亦增加 國際警惕經濟脅迫

美國聯邦眾議院撥款委員會5月22日就國務院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舉行聽證,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作證。他在證詞中直言,「中國正在追求軍事、經濟和地緣政治優勢,挑戰我們自由、開放、安全和繁榮的國際秩序願景」。

布林肯在聽證會上稱,新的國際基礎設施基金是「能夠滿足國家需求、能夠促進我們安全和經濟利益的提議」,「對於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競爭至關重要」。

「我們希望確保盡我們所能,為正在尋求投資的國家提供更好的選擇。」布林肯強調:「中國實施的(經濟)脅迫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包括‘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獲得槓桿作用.....中國利用經濟槓桿來施加脅迫,迫使各國做它想讓他們做的事。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幾年前的立陶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路透社早前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主管管理和資源的副國務卿維爾馬(Richard Verma)今年3月談到美國拜登政府2025財年預算時表示,美國必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來擊敗中國。

維爾馬請求一筆五年期的40億美元的強制資金,其中20億美元用於創建一項新的國際基礎設施基金,以為其他國家提供中國基礎設施資金的可靠替代方案;另外20億美元用於幫助印太國家反擊中國的「掠奪性行為」。國務院還要求單獨提供40億美元的可自由支配資金,用於印太地區的對外援助和外交活動。

路透社援引美國研究人員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表示,2000年至2021年,中國金融機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1.34萬億美元的貸款。2022年,七國集團(G7)領導人就為發展中國家在五年內籌集6千億美元資金的詳細計畫達成一致,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脅迫。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