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紅樓夢中的愛與禮義(圖)

 2022-10-09 09: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img5.secretchina.com/pic/2022/3-9/p3110561a127154492-ss.jpg
清代孫溫畫的紅樓夢(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的一句唱詞兒,唱進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裏。現在的人對於愛情的理解,大多關乎鮮花與鑽戒;對於古人的愛情,我們的想像也往往是才子佳人之間,轟轟烈烈的一往情深。而當今人們所理解的這種愛,真的就是美好情感的全部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一面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耳熟能詳的經典——《紅樓夢》,探尋一個別樣的情感故事吧。

《紅樓夢》是一個龐大豐富的文本,似乎能夠裝進人生裡所有的起伏跌宕。讀者之所以享受閱讀的過程,常常是因為我們在小說中找到了自己的投射:把心裏那個不願長大的自己投射在賈寶玉身上,把內心深處那個受傷的小孩投射在林黛玉身上,也常常把自己所嚮往的愛情投射在寶玉和黛玉的關係之中……然而,這種自我價值觀的投射,會不會反而讓我們忽視了小說中更為動人的地方呢?

《紅樓夢》的開篇,在那靈河岸上,三生石畔,寶玉的前身是神英侍者,而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絳珠仙草,神英侍者用甘露為絳珠仙草澆水,後來神英侍者想要下凡間走一趟,絳珠仙草願意一同下凡,用自己一生的眼淚去還報神英侍者的灌溉之恩,由此促成了寶玉和黛玉緣分的開端。看到這段情節的時候,或許有朋友會想起電視劇裡那些穿越生生世世的愛情,似乎只有這樣的愛情才足夠美好。以至於朋友們常常忽略了神英侍者與絳珠仙草的緣分始於恩情,而不是我們認為的愛情。黛玉的前生——絳珠仙草因為感念這份恩情,想要「酬報灌溉之德」,才來到人間與寶玉結緣,而寶黛在人間情感的發展實際上是這份恩義的深化。

那麼來到人間的寶黛又是怎樣的關係呢?把現代電視劇劇情投射到閱讀當中的朋友們,或許又覺得寶黛因為有了前世的因緣,所以不需要緣由就能一見鍾情、一往情深。我們不如先看看小說裡是怎麼說的:

第5回黛玉來到賈府之後,成為了眾星拱月的寵兒。因為寶玉和黛玉都深受賈母的寵愛,所以他們能和賈母同住在一個院子裡,原文說寶玉「與黛玉同處賈母房中,故略比別的姊妹熟慣些,既熟慣便更覺親密。」寶黛二人從小一桌吃,一屋睡,「言和意順,似漆如膠」。是這種朝夕相處的友誼,在安寧的歲月中漸漸積累、發展,才轉變成了愛情。

所以寶黛之間的感情並不是我們在電視劇裡常見的那種衝動的激情,而是有了朝夕相處的客觀條件,充分的彼此瞭解才形成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緣分」。黛玉的丫鬟紫鵑也說,「最難得的是從小兒一處長大,脾氣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一時的激情是慾望的宣泄,而寶黛的關係則是細水長流的。正是因為他們的感情不流於衝動和放縱,所以書中二人之間的點點滴滴才別有一番動人之處:

第20回兩人剛吵完架和好後,黛玉便對寶玉噓寒問暖說:「分明今兒冷的這樣,你怎麼倒反把個青肷(qiǎn)披風脫了呢?」

第52回寶玉準備離開卻又回身來詢問黛玉的健康:「如今的夜越發長了,你一夜咳嗽幾遍?醒幾次?」細想一下,我們一生中,這樣細膩體貼的有緣人能有幾個呢?

還有第63回怡紅院中開生日宴時,寶玉為黛玉細心打點:「林妹妹怕冷,過這邊靠板壁坐。」還為黛玉拿來靠背墊著,可謂無微不至。

這都是些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小事,對於跨越百年時間的我們來說也不陌生。這其中沒有玫瑰與鑽石,沒有轟轟烈烈,兩人之間的感情甚至沒有通過言語表達出來,有的只是柴米油鹽中體貼入微的互相呵護。朋友們是否感受到了,在曹雪芹的筆下,真情與慾望是被分開的。真情是緣分促成的,其中的美好來自於相互照料的恩義,而恩義又是一種美好人格的體現。

那麼寶玉和黛玉這份美好的人格來源於哪裡呢?從他們關係的開端——神英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恩情來看,絳珠仙草的知恩圖報,是一種儒家的禮教精神。所以我們的主流宣傳中把《紅樓夢》中人們真摯的情感當作對封建禮教的反抗,是對《紅樓夢》的一種嚴重的誤解。《紅樓夢》並沒有像宣傳的那樣反對儒家禮教,恰恰相反,儒家的對於人格教化是一切情節的開端。

《紅樓夢》中的真情不墮於慾望,而真情也不限於愛情。第78回寶玉祭奠死去的晴雯,為晴雯撰寫《芙蓉女兒誄(lěi)》這蕩氣迴腸的一幕中,寶玉也遵從著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禮義,說要衣冠整齊,排場週全,才能表達出對於晴雯的真誠和敬意。在寫祭文之前,先將晴雯平時喜歡的餐點呈上,在芙蓉花前行禮。這些禮義都是寶玉真情流露的舉動,是他美好情感的表達。

反觀當今,我們是否因為忘記了禮義的內涵,而不再懂得如何去愛人與被愛?在親密關係當中,許多人過度索取,而疏於回報。得到來自有緣人的愛與善意,人們也常常有恃無恐,直到將真情揮霍殆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因為缺乏禮節意識,而失去了克己和尊重。

其實,傳統禮義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一種緊箍咒一樣的存在,或者是一個外在的包袱。臺灣大學文學系歐麗娟教授指出:「禮這個東西要發自內心的人才能夠去實踐,甚至透過禮的行為,它會反過來塑造我們的內心……禮教也能夠去幫助你自我節制、自我調整,從而進入到文明狀態裡。」正因有了傳統禮義的熏陶,寶玉和黛玉之間、寶玉和晴雯之間的情誼是克制而溫情的,他們不會將對方當作宣泄慾望的對象。而他們關係的美好,又是我們在現代的文藝作品和生活中難以找到的。

我們的老祖宗常道「克己復禮」、「深明禮義」。傳統禮義可以善化人心,升華道德,促就善緣,可惜在今天的主流宣傳中卻常常遭到誤讀。不管是紅學界,百度百科,還是孩子們的教科書裡,都無一例外地介紹說《紅樓夢》表達了反傳統、反禮教的思想,還把寶玉和黛玉視為這一思想的先驅。而事實上,像寶玉和黛玉這樣出生於百年世家的貴族公子和閨秀,從小受到禮教的熏陶,禮義的內涵就溶於他們一言一行當中,也正是這份教養讓他們的情誼變得如此溫馨。他們又怎麼可能去反對傳統禮教呢?

今天不少人一提起傳統禮義,就覺得是迂腐過時的思想,似乎只有讓《紅樓夢》與禮義劃清界限,才足以證明這部巨作的先進和不朽。殊不知,傳統禮義直到今天也依然有其正面的意義。雖然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不會嚴格遵照古時的規範舉行儀式,但對於逝者和先人的祭奠儀式依然是表達我們情感的方式。而傳統倫理中所注重的知恩圖報,也能促成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連結。如果《紅樓夢》中人真摯的情誼打動了您,讓您覺得嚮往,不妨您也在閑暇之餘翻開一本傳統經典,並按照其中的教誨實踐一下呢?或許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能為您的生活開啟一扇新窗。

 

来源:看中国投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