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冷門的詞作 卻擁有最高評價(圖)
談《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提及唐代詩仙李白,眾人均能舉出一、兩篇經典詩作,但殊不知,李白也是有寫過詞的,而且還獲得極高評價。民間相傳情景交織的《菩薩蠻》正是李白親寫的詞,全詞結構縝密,句句緊密扣合,連各句含義亦交織融洽,創造出渾然天成的意境。

談《菩薩蠻》之「詞牌名」

在講述這一首從客觀景物的渲染過渡至角色的內心描摹的詞作之前,先來講講一提及宋詞就絕無避開可能的話題--「詞牌名」。

宋詞的「詞牌」是詞的格式,但凡沒有了格式,詞就無從填起。除非詞作者如同柳永那般精通韻律,擅長自製詞調。

詞與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格式僅有四種,詞的格式逾一千種,且每首詞均有其特定的名字,也就是詞牌。其實,詞牌並非唯一,經常出現一個詞牌存在數種格式,或是多個詞牌共用一個格式的情況。淺白地來理解,所謂的「詞」,實際上等同於古代的歌曲,詞牌正是曲子。

那麼這一個甚為奇特的詞牌名《菩薩蠻》,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據悉,菩薩蠻,本為唐朝教坊曲。書籍記載:唐朝大中年(公元847-859年)初,女蠻國曾經派遣使者來大唐進貢。這些使者披金戴銀,高髻金冠,形似菩薩,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教坊當時據此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起伏的情感,製作了《菩薩蠻曲》,後來的文士亦往往「效其詞」,《菩薩蠻》遂逐漸演變為極受歡迎的詞牌。

唐朝武功人蘇鶚在編寫的筆記小説集《杜陽雜編・第三卷》中,載道:「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也就是說,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頂著梳著高高的髮髻,當時教坊依據這一菩薩蠻隊製成了《菩薩蠻曲》。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翻譯

平原上的林木煙霧迷濛似織物般,宛如衣帶的山色,極為碧綠。暮色進入了高樓,有人正在樓上發愁。美麗潔淨的臺階徒然佇立著,歸鳥急促地飛翔著。何處是歸返的路程?經過了長亭,隨後接續著短亭。

句末的「長亭連短亭」,是描述了古代設置在道路旁邊提供給行人歇息的亭舍。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驃騎大將軍庾信在《哀江南賦》中的「十里五里,長亭短亭」,正説明了每隔十里設置一長亭,五里設置一短亭的狀況。白居易在編寫的類書《白孔六帖・卷九・舘驛十・驛馬》中,有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古人評說

這一首《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與描繪一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緒的《憶秦娥・簫聲咽》均獲得高評價,且一同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像南宋詞人黃升即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之一》中大讚:「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

不過,歷代不乏質疑詞作並非李白所寫的聲音。

宋代僧人釋文瑩《湘山野錄》載道:「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明代官員顧起綸云:「唐人作長短句,乃古樂府之濫觴也。李太白首倡〈憶秦娥〉,悽惋流麗,頗臻其妙,世傳太白所作,尚有〈桂殿秋〉、〈清平樂〉等,亦有以太白時尚無詞體,是後人依託者,或以〈菩薩蠻〉為溫飛卿作,然《湖山野錄》謂魏泰輔得《古風集》於曾子宣家,正以〈菩薩蠻〉是太白作,則流傳亦已久矣。」

晚清經學家劉熙載《藝概》云:「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足抵少陵《秋興》八首」。劉熙載還提及《菩薩蠻》的創作時間:「想其情境,殆作於明皇西幸後乎。」

針對李白創作此詞的用意,明末政治人物曹學佺在《蜀中廣記・卷一百四》中表示:「此思蜀之作也。」

本文留言

作者清淺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