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名落孫山?文昌祠神祇的點化(圖)
他到文昌祠焚燒了一份狀子,訴說一生沒有幹過壞事,卻橫遭壓抑遏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老學究周懋官,說話一口南方腔,不記得他是哪裡的人了。他一直出入於考場上,卻長期沒什麼造就,總是因為一些小事名落孫山。平日居無定所,生活困頓。乾隆初年,我還見過他。
他迂拙拘謹,頗有古時的君子之風。每次應試,他不是因為筆劃上的小毛病而被剔出,就是本已初步通過卻又因為一兩個字而落選。也是考官吹毛求疵,比如題目有個「曰」字,偶然寫得稍窄了些,考官便說他誤寫為「日」而被剔出。寫「己」字筆鋒偶然再往上出點頭,便以誤寫為「已」字而被剔出。周懋官心中非常憂鬱不平。
一天,他到文昌祠焚燒了一份狀子,訴說一生沒有幹過壞事,卻橫遭壓抑遏制。幾天之後,他夢見一個朱衣吏把他帶到一座殿中。神坐在幾案前說道:「你求取功名不順利,卻來埋怨神靈,你心懷怨望,不知因果報應。你前生本是部院的一名官吏,因你性情狡詐善於舞文弄墨,所以這一生罰你當個書呆子,一點兒也不懂人情世故。因為你前世好挑剔別人的文章,明知沒錯,也要雞蛋裡挑骨頭,通過這種方法來撈錢。所以罰你這一輩子老是因為字的筆劃而落選。」
神指著籍冊給他看,說:「因為『曰』字把你剔出榜外的考官,前一輩子是福建駐防官音德布的妻子。她是位老節婦。就因為在申報表彰她為節婦的呈文裡,把『音』寫作了『殷』,這是翻譯語而且諧聲,不是非得有確定的字,你卻反覆駁退。使得她多次往返來來去去,弄得這位窮困的寡婦最後所得建牌坊的錢,還不夠路費。因『己』字把你剔出榜外的考官,前一輩子任縣令時犯了律令,本來罰他三年零一個月的俸祿,你勒索不成,便將文中的『三』字改為『五』,『一』字改為『十』。然後又以五年零十個月計,則應是『另案處理』了。等到辯清楚了,他則因原文錯誤,已被閑置了一年多。你種下了孽因,這輩子你們又相遇,自然得到報應,你有什麼冤可告的呢?你的其它種種不順,都有前生的孽因在,不能一一細講,也不能事先洩露給你。你應當委曲順受,不要再呼天搶地的告狀。你要不信,那麼和尚、道士也即將為難你。到時候就完全明白了。」
說完,把周懋官趕了出來。他忽然醒了過來,夢中情景歷歷在目,但就是一點也不明白和尚、道士要為難他是什麼意思。當時他正寓居在佛寺中,因此便搬到別處躲避一下。
雍正十三年,他又參加鄉試,本來已內定錄取他為第十三名舉人。在第二場考試中,他的試卷裡有關於「僧道拜父母」的論述。其中有「長揖君親」的句子,用的是傅弈奏章裡「不忠不孝,削了頭髮而只給君親作揖不拜」的句意。考官認為多餘,竟又把他除名刷掉了。
這時他才明白和尚道士也會為難他是什麼意思,也才知道神的話沒錯,都是真的。這是他在陳謨家當館師時對陳謨講述的。後來他不知哪兒去了,也許是坎坷落拓而死了。所以,遇事不要怨天尤人。須知都是有前因的。都是自己造下的。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