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最有名的2大作品(圖)
淺論《示兒》《書憤》


愛國詩人陸游。(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提及愛國詩人,南宋陸游(1125年1-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絕對不可不提。在歷朝詩人中,陸游可謂是現存詩作最多的。有研究者認為,陸游不僅七言律詩寫得最多,也寫得最好。在他諸多表露愛國情感的作品中,七律代表作之一:《書憤》則是不可不提及的作品。

不過,與《示兒》相比,相信更多人聽說過陸游在臨終前創作的這一首詩。初次讀之,不禁為之感嘆,深覺陸游愛國心之堅定與深刻。《示兒》,同樣是陸游不可不提及的作品。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陸游滿懷報效國家之熱誠,可惜朝廷只求苟安,終致如陸游這類盡懷復國壯志之人無法大展抱負。細細思來,陸游應該是滿腹憤懣、悲憤與痛苦。陸游數度經歷仕途浮沉之後,終於選擇在1190年後長時間在山陰老家居住。可惜,陸游年達85歲高齡之際,中原仍未收復,他最後只能憾恨離世。

陸游在首句「死去原知萬事空人」即提起一旦逝世,人生的一切均歸空無,沒甚麼事情好執著的,但他卻又坦言自己難忘的悲傷:不見九州同。他甚至進一步叮囑孩子,一旦收復了山河,可別忘了在祭拜時告訴他一聲啊!

最後兩句,大家絕對能看出陸游身上具備著最鮮明的愛國精神,而《示兒》也成為了世人心目中最最能夠彰顯陸游精神的代表名作。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則是陸游追憶過往之作。雖然詩題如此直白,但內容並無出現一「憤」字,然而,全篇讀來,卻又流露憤慨之感,以及亟欲報效國家的強烈情懷。其實,光是首句的「那知」二字,就令人從這個反詰語調中,感受到《書憤》的「憤」之基調,已然形塑出了。

此詩的絕妙之處在於頷聯(七律中的第三、四句)與頸聯(七律中的第五、六句)對仗工整,鏗鏘頓挫,還負有極強的概括性。「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兩句,除了對仗,更因為透過「樓船」對「鐵馬」、「夜雪」對「秋風」及「瓜洲渡」對「大散關」,而建構出一幅氣勢雄渾卻又顯悲涼悽愴的壯闊圖景,莫怪乎被視為千古名聯。

雖然沉痛、遺憾、酸楚等愛國情緒一吐為快,最是舒暢,但陸游在《書憤》中的「吐露」,卻顯得格外克制且含蓄,因為他藉著地理環境之書寫,以及採用典故來間接表露內在之沸騰。

「塞上長城空自許」一句,關乎南北朝一典故:可以抵禦北朝魏國侵略的南朝劉宋的大將軍檀道濟,把自己比喻為萬里長城。往後,世人會以長城來比喻能夠抵抗敵人來犯的人物。

陸游如此運用,當然是要表達他宏大的願望乃是能如塞上長城般堅悍。不過,他又旋即以一「空」字來傳遞最深烈的痛憤與遺憾,聲稱如此自許之無用。

「出師一表真名世」一句,則關乎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典故:諸葛亮在討伐魏國前,將《出師表》上交後主。陸游藉著此典故,隱隱道訴他對自己、對別人的殷切期許--如諸葛亮那樣不避艱辛地為國家鞠躬盡瘁。

當然,有人喜愛直訴自己的愛國心與理想,但試想:倘若陸游在愛國一事上,自我剖析得過於直接、坦白,相信人們在吟詠之間,大量詩意、沉鬱與凝重之感將不復存在。或許,詩句亦將不顯鮮活的、深沉的憤慨,屆時將直接感受到陸游的「憤」,《書憤》恐不再受到世人反覆吟詠。

其實,《書憤》一詩,讓人驚嘆透過形式美與內含美,織構出的詩歌竟如此具深意,而這恰恰是中國歷代詩歌成為了灼灼耀世之文學寶庫的原因。

本文留言

作者乙欣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